文章解析

níng
chí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wàn
shāng
xīn
shēng
yān
bǎi
liáo
gèng
cháo
tiān
qiū
huái
luò
kōng
gōng
níng
chí
tóu
zòu
guǎn
xián

译文

千家万户伤心不已,荒野中升起阵阵烟雾,百官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朝见天子?秋天的槐叶飘落在空寂的深宫里,凝碧池头却在高奏管弦,宴饮庆祝!

逐句剖析

"万户伤心生野烟":千家万户伤心不已,荒野中升起阵阵烟雾,

# 野烟:指荒僻处的霭霭雾气。,万户: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百僚何日更朝天":百官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朝见天子?

# 朝天:朝见天子。宋张孝祥《蝶恋花》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更:一作再。,百僚:一作“百官”。

"秋槐叶落空宫里":秋天的槐叶飘落在空寂的深宫里,

# 空宫:深宫;冷宫。

"凝碧池头奏管弦":凝碧池头却在高奏管弦,宴饮庆祝!

# 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凝碧池:唐禁苑中池名。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兵入长安,曾大宴其部下于此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凝碧池》是由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动乱时代的实录,主题围绕国破之哀,倾诉其不幸又无奈的心境,饱含亡国悲痛与思朝之情。写作手法上风格温婉,语调低沉。第一句描绘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凄凉,第二句视角转至朝廷,传达对和平及朝廷恢复正常的期盼;第三句展现凄凉寂静之景,第四句暗示宫中宴乐,在悲凉背景下更显刺耳。全诗逐层刻画国破之悲,生动反映时代苦难,尽显诗人的悲愤与哀痛,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凝碧池》一诗由唐代诗人王维创作,成诗于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八月。彼时,安禄山攻陷两京,唐玄宗出逃,王维扈从不及而被贼军俘获。他服药致痢并伪称喑病,然安禄山一向怜惜他,仍派人将其迎至洛阳,拘禁于菩提寺(《旧唐书·王维传》中所记普施寺当为菩提寺之误),还迫他接受伪职。据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记载,天宝末年,叛贼攻陷两京后大肆掳掠文武朝臣、宫嫔、乐工、骑士等,每获数百人便重兵押送至洛阳。安禄山尤为关注乐工,竭力搜求,旬日内就俘获数百梨园弟子。群贼在凝碧池举行盛大宴会,演奏音乐时,梨园旧人不禁歔欷、相对落泪,叛贼们皆拔刀威胁,却仍无法阻止众人悲痛。其中乐工雷海清更是愤而将乐器掷于地,向西恸哭,最终被叛党缚于戏马殿支解示众,听闻者无不痛心。王维当时被拘禁在菩提寺,好友裴迪前来探望,谈及此事,王维悲痛万分,遂作五绝、七绝各一首,《凝碧池》便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安史之乱后,万户百姓伤心,荒野中烟雾弥漫,曾经的百官不知何时能再次朝拜天子的景象。秋槐叶落在空荡的宫殿里,而凝碧池头却传来叛军演奏的管弦之声,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巨变的伤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将昔日皇宫的繁华热闹,与如今 “秋槐叶落” 的空寂凄凉作对比;曾经百官朝见君主的正常场景,和当下 “百僚何日更朝天” 的未知与混乱对比,突出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朝廷带来的巨大创伤,强化了诗歌的悲剧色彩和情感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从万户百姓的伤心和百官对再次朝拜天子的期盼,侧面反映出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后两句“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以秋槐叶落空宫的荒凉与凝碧池头奏乐的热闹形成反差,进一步强化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怀和对当下局势的无奈与伤感。

4. 作品点评

此诗满溢着亡国之悲与对朝廷的深切思念。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唐军成功收复两京,肃宗从凤翔返回长安后,对曾出任伪官者按六等定罪。王维却因《凝碧池》一诗,获得肃宗赞许。加之其弟王缙在平乱中功绩显著,恳请削去自身官职为兄长赎罪,王维最终得到格外宽宥。从这一系列事件足以见得,此诗在当时影响力非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凝碧池头奏管弦”,不言亡国,而亡国之意溢于言外。

明王鏊《震泽长语》

# 蔡正声曰:此诗深寓凄愤之意。吴山民曰:意厚不露。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有无限说不出处,而满腔悲愤俱在其中,非摩诘不能为。

明李沂《唐诗援》

# 景中情。

明陆时雍《唐诗镜》

# 盛唐绝句妙在言外,此极可想。藉令晚唐人为之,必露筋骨。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感叹浑然。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时为右补阙)》

下一篇:唐·王维《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