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幸含香奉至尊":何其幸运,能以近臣身份侍奉天子,
# 含香:鸡舌香,交阯蜜香树果实,人口后味辛,含之避口臭。三省尚书郎官,日含鸡舌香,以其奏事答对而气息芬芳。
"多惭未报主人恩":内心却十分惭愧未能充分报答君主的恩德。
"草木尽能酬雨露":草木尚且能够报答雨露的滋养,
# 尽:一作岂。
"荣枯安敢问乾坤":我又怎敢妄议天地的恩泽与枯荣呢?
# 敢:犹“可”。
"仙郎有意怜同舍":苑郎中你对我这个同僚多有照顾,你的情谊我铭记于心,
"丞相无私断扫门":宰相秉公不徇私情闭门庭,
# 断扫门:指禁绝请托。,丞相:咸为李林甫记室,丞相,盖指李也。
"扬子《解嘲》徒自遣":我虽能像扬子云那样以自嘲来自我排遣,
# 扬子《解嘲》:《汉书·扬雄传》载,哀帝时,幸臣董贤等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服虔注:“玄当黑,而尚白,将无可用。”),而雄解之,号曰《解嘲》。”
"冯唐已老复何论":但想到冯唐已老,功业未成,又还能再议论些什么呢。
"顷辄奉赠":常常我一赠诗便随即奉上诗作,
"忽枉见酬":这次竟屈尊给予酬答。
# 枉:屈尊。维赋上诗赠咸,咸亦作诗答维,题曰《酬王维》,可参阅。
"叙末云":信末写道:“
"且久不迁":况且我长久未能升迁,
"因而嘲及":因此在诗中有所嘲弄提及。”
"诗落句云":诗的末尾一句说“
"应同罗汉无名欲":应当如同罗汉没有名利的欲望,
# 罗汉:阿罗汉的略称,指修得阿罗汉果的圣者。
"故作冯唐老岁年":所以才像冯唐一样虚度岁月”,
# 作:如,似。
"亦《解嘲》之类也":这也是类似《解嘲》一类的作品啊。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酬赠为名,实则借典故与自然意象,抒发对仕途的无奈、对权贵的疏离与对命运的超脱。王维通过精妙的用典与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语境融合,展现了其不媚权贵、淡泊仕途的品格,亦透露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比喻:王维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描绘草木荣枯的自然现象,来隐喻人生的起伏变化。“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两句,以草木对雨露的感恩回报,来比喻人应对命运的恩赐持敬畏之心,同时以草木的荣枯无常,来映照人生的起伏不定。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含蓄而丰富。对比:诗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鲜明。“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两句,通过“何幸”与“多惭”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能够身居高位、侍奉君主的幸运感与未能充分报答君恩的惭愧之情的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更加能够触动人心。用典:王维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扬雄的“解嘲”和冯唐的年老未遇,这些典故的引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使得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深化。扬雄的“解嘲”暗示了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排遣内心的苦闷,而冯唐的年老未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淡泊与超脱。这些典故的巧妙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厚重。
3. 分段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苑郎中的深厚情感。诗人以“何幸”起笔,表达了自己能够身居高位、侍奉君主的幸运感。这里的“含香”指的是古代官员朝见皇帝时口含鸡舌香,以示敬肃,此处借指侍奉君主。而“至尊”则是对皇帝的尊称,体现了诗人对君主的敬畏之心。紧接着,诗人以“多惭”转折,表达了自己未能充分报答君恩的惭愧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与感激,也透露出他内心的谦逊与自责。颔联诗人以草木荣枯的自然现象来隐喻人生的起伏变化。他写道:“草木尽能酬雨露”,意味着草木在雨露的滋养下能够茁壮成长,这是对自然规律的肯定,也是对人生应感恩回馈的隐喻。而“荣枯安敢问乾坤”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敬畏与无奈。草木的荣枯无常,正如人生的起伏不定,诗人以此暗示自己对于命运的接受与顺应,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官场中的真挚友情和公正无私的精神。他写道:“仙郎有意怜同舍”,这里的“仙郎”指的是苑郎中,诗人以“有意怜同舍”来形容苑郎中对自己的关怀与照顾,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而“丞相无私断扫门”则是对丞相公正无私精神的赞美。这里的“丞相”可能是泛指朝廷中的高官,诗人以“无私断扫门”来形容他们公正无私、不徇私情,为朝廷树立了良好的风气。这一联的描写,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官场中正直品质的向往与追求。尾联诗人以扬雄和冯唐的典故来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淡泊与超脱。他写道:“扬子《解嘲》徒自遣”,这里的“扬子”指的是西汉文学家扬雄,他以“解嘲”来自嘲自己的境遇,以此来排遣内心的苦闷。诗人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能以自嘲的方式保持乐观的心态。而“冯唐已老复何论”则是对自己仕途无望的感慨。冯唐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但直到年老才得到重用,诗人以此暗示自己年岁已高,功业未成,对于仕途已经无所期待。这一联的描写,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4. 作品点评
《重酬苑郎中(时为库部员外)》是王维酬赠诗中的诗篇,以精妙的用典、含蓄的情感、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盛唐文人的精神风貌。诗中既有对仕途的无奈与悲叹,又有对政治的讽喻与超脱,体现了王维“诗佛”的独特气质。尽管情感表达略显含蓄,政治立场略显妥协,但整体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仍值得称道,是研究盛唐诗歌与政治生态的重要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