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尝闻泰":曾听说逆境终会转向顺境,
# 否极尝闻泰:即否极泰来、否终则泰之意。泰、否为二卦名,又用以指命运的通塞。“常”全诗原作“尝”。
"嗟君独不然":可叹你却未能如此。
"悯凶才稚齿":幼年便遭逢不幸,
# 稚齿:幼年。,悯凶:忧患。《左传》宣公十二年:“寡君少遭闵凶”。“悯”意同“闵”。
"羸疾主中年":中年又被疾病缠身。
# 主:一作至。,羸疾:瘦弱之疾。
"余力文章秀":你才思敏捷文章秀丽,
# 余力文章秀:《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生知礼乐全":生来便通晓礼乐周全。
# 生知:生而知之。
"翰留天帐览":你的文翰曾被天子阅览,
# 天帐:帝帐。,翰:文翰,文辞。
"词入帝宫传":辞章在皇宫中传扬。
"国讶终军少":世人惊叹你如终军般年少有为,
# 终军:少好学,辩博能文,年十八,上书汉武帝,拜谒者给事中,后累摧至谏议大夫。卒时年仅二十余,世谓之终童。参见《汉书·终军传》。
"人知贾谊贤":皆知你似贾谊般贤能非凡。
"公卿尽虚左":公卿重臣都虚左以待,
# 虚左:空出左边的尊位(古时乘车以左面的座位为尊)以待贤者。
"朋识共推先":朋友知己共推你为先贤。
"不恨依穷辙":你不恨身处困厄之境,
# 穷辙:用阮籍事。
"终期济巨川":始终期待能济世安邦。
"才雄望羔雁":才略超群引得显贵征聘,
"寿促背貂蝉":却寿数短促未及拜官貂蝉。
"福善闻前录":从前听说善人得福,
# 福善:天赐福给行善的人。《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
"歼良昧上玄":如今善人遭歼却难测上天。
# 昧上玄:违背天意。,歼良:《诗·秦风·黄鸟》:“歼我良人”。
"何辜铩鸾翮":为何无辜折断鸾鸟羽翼,
# 铩鸾翮:颜延之《五君咏五首·嵇中散》:“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栾,比喻贤士。翮,鸟翎的茎。铩,摧残。
"底事碎龙泉":为何无故击碎龙泉宝剑。
# 龙泉:宝剑名。,底事碎:一作何事与,又作斸。底:何。
"鵩起长沙赋":你如贾谊遇鵩鸟作赋,
# 鵩起长沙赋:用贾谊事。
"麟终曲阜编":似孔子见麒麟绝笔编书。
# 曲阜编:即指《春秋》。因孔子为曲阜人,故云。
"域中君道广":天地间君王之道宽广,
"海内我情偏":而我对你的情谊独偏。
# 偏:犹深。
"乍失疑犹见":刚失去你恍若仍可见,
"沉思悟绝缘":深思后才悟阴阳绝缘。
"生前不忍别":生前不忍与你离别,
"死后向谁宣":死后心事向谁诉宣。
# 宣:指倾吐内心的话。
"为此情难尽":为此悲情难以尽述,
"弥令忆更缠":更令思念缠结心间。
# 缠:萦绕不绝。
"本家清渭曲":你本家在清渭之畔,
# 清渭:渭水清径水浊,故云。
"归葬旧茔边":归葬于旧祖坟茔边。
"永去长安道":从此永别长安大道,
"徒闻京兆阡":只闻京兆阡里空名传。
# 京兆阡:《汉书·原涉传》:“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谓其道为京兆仟(同阡)。”阡,墓道。,闻:一作开。
"旌车出郊甸":灵车驶出城郊野外,
# 车:指灵车。,旌:指铭族,形如幡,上书死者官号姓名。
"乡国隐云天":故乡渐隐云雾云天。
"定作无期别":此别定成无期之隔,
"宁同旧日旋":哪能像往日般回还。
# 旋:回。,宁:岂。
"候门家属苦":侯门家属痛苦难耐,
"行路国人怜":路人见此也觉可怜。
# 国人:指都城之人。
"送客哀难进":送葬之人哀伤难行,
# 难:全诗校:“一作终。”
"征途泥复前":征途又遇泥泞阻断。
# 泥:全诗校:“一作哭。”
"赠言为挽曲":我赠言作为挽歌一曲,
"奠席是离筵":奠席如同离别之筵。
"念昔同携手":想起昔日携手相伴,
"风期不暂捐":风致雅趣未曾暂捐。
# 风期:犹风度。
"南山俱隐逸":曾在终南山共寻隐逸,
"东洛类神仙":于洛阳城类若神仙。
"未省音容间":不曾想音容忽然间断,
# 间:隔。
"那堪生死迁":怎堪忍受生死变迁。
# 生死迁:生死变化。
"花时金谷饮":花开时在金谷园共饮,
"月夜竹林眠":月明时于竹林中同眠。
"满地传都赋":你的文章传遍都城,
"倾朝看药船":满朝都关注你的行船。
# 倾朝看药船:《晋书·隐逸传》:“夏统……幼孤贫,养亲以孝闻。……后其母病笃,乃诣洛市药。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
"群公咸属目":群公都对你瞩目相看,
# 属目:犹注目。
"微物敢齐肩":我微末之材岂敢比肩。
# 微物:作者自指。
"谬合同人旨":有幸与你志同道合,
# 同人:卦名。《易·同人》正义:“同人,谓和同于人。”
"而将玉树连":如玉树相连光彩相映。
# 将:与。
"不期先挂剑":未料想你先逝如挂剑,
"长恐后施鞭":常恐后继难施鞭。
# 后施鞭:即后着鞭之意。《晋书·刘现传》载,现与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泉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为善吾无矣":为善的榜样我再无寻觅,
# 为善吾无矣:《左传》昭公十三年载,子产闻子皮卒,哭,一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唯夫子知我。”正义:“言我此日行善,唯子皮知之,今子皮既卒,无人知我之善,故云无为更须为善矣。”
"知音子绝焉":知音之人从此绝断。
"琴声纵不没":即便琴声尚未消没,
"终亦继悲弦":终究也续满悲弦。
# 继:一作“断”。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分段赏析
“否极尝闻泰,嗟君独不然。悯凶才稚齿,羸疾主中年”四句开篇表达对祖六自虚命运的悲叹。“否极尝闻泰”先言常理,可祖六却未迎来转机,以“嗟君独不然”转折,直抒惋惜之情。“悯凶才稚齿”叹其幼年遭遇不幸,“羸疾主中年”悲其中年被疾病缠身,短短四句,概括了祖六坎坷的一生,奠定全诗哀伤基调。“余力文章秀,生知礼乐全。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四句盛赞祖六自虚的才华。“馀力文章秀”指出他即便在困境中,仍能写出秀丽文章,“生知礼乐全”更强调其天赋异禀,对礼乐无所不通。“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进一步说明其文章受帝王赏识,流传宫中,突出他才华出众,声名远扬,与前文的悲惨命运形成强烈反差。“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四句将祖六自虚与历史英才相比。以终军年少有为、贾谊贤能博学作比,“国讶”“人知”强调世人对他才华的惊叹与认可。“公卿尽虚左”描绘公卿贵族对他的敬重,“朋识共推先”体现朋友对他的推崇,从不同角度展现他在当时的卓越地位与影响力。“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四句先写祖六自虚的志向与抱负。“不恨依穷辙”表明他虽身处困境却不抱怨,“终期济巨川”展现其渴望济世的远大理想。“才雄望羔雁”呼应前文才华,说明他本应受征召重用,“寿促背貂蝉”却笔锋一转,感叹其寿命短暂,未能实现抱负,令人惋惜。“福善闻前录,歼良昧上玄。何辜铩鸾翮,底事碎龙泉”四句抒发对命运不公的质问。“福善闻前录”说自古有善有善报的记载,“歼良昧上玄”却指责上天为何让贤良之人早逝。“何辜铩鸾翮”以鸾鸟翅膀被折断作比,“底事碎龙泉”将祖六的离世喻为宝剑破碎,通过两个比喻,深刻表达出对祖六遭遇的痛心与对命运无常的愤懑。“鵩起长沙赋,麟终曲阜编。域中君道广,海内我情偏”四句借典故表达对祖六离世的悲痛。“鵩起长沙赋”用贾谊遇鵩鸟而作赋自伤的典故,“麟终曲阜编”指孔子因麒麟出而作《春秋》终结,暗示祖六之死如贾谊、麒麟般令人哀伤。“域中君道广”说天地广阔,“海内我情偏”却强调自己对祖六离世的悲痛格外深切,突出两人情谊深厚。“乍失疑犹见,沈思悟绝缘。生前不忍别,死后向谁宣”四句细腻刻画诗人的思念之情。“乍失疑犹见”写出祖六刚离世时,诗人恍惚觉得他仍在身边,“沈思悟绝缘”才意识到阴阳两隔。“生前不忍别”回忆过去分别时的不舍,“死后向谁宣”则感叹如今无人可倾诉衷肠,将失去挚友的孤独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此情难尽,弥令忆更缠。本家清渭曲,归葬旧茔边”四句承上启下,继续抒发思念,并交代祖六归葬之事。“为此情难尽,弥令忆更缠”强调对祖六的思念无尽,愈想愈难释怀。“本家清渭曲,归葬旧茔边”点明祖六的家乡与归葬之地,简单的叙述中,暗含对友人最终归宿的无奈与牵挂。“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旌车出郊甸,乡国隐云天”四句描绘送葬场景,渲染哀伤氛围。“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写祖六永远离开长安,只留下墓地空名。“旌车出郊甸”描述送葬队伍出城,“乡国隐云天”则以阴沉的云天遮蔽故乡,借景抒情,营造出凄凉、压抑的氛围,烘托出送葬时的悲痛心情。“定作无期别,宁同旧日旋。候门家属苦,行路国人怜”四句从不同角度写祖六离世带来的哀伤。“定作无期别”强调此次分别再无相见可能,与往日暂别不同,“宁同旧日旋”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候门家属苦”写其家属的悲痛,“行路国人怜”说明连路人都为之惋惜,从家属到路人,全面展现祖六离世引发的悲戚之情。“送客哀难进,征途泥复前。赠言为挽曲,奠席是离筵”四句描写送别时的艰难与哀伤。“送客哀难进”写送葬之人悲痛得难以前行,“征途泥复前”又以道路泥泞增添送葬的艰难,环境描写烘托出哀伤氛围。“赠言为挽曲,奠席是离筵”将临别赠言化作挽歌,祭奠之席成了永别之筵,将送别场景与哀伤情感紧密结合。“念昔同携手,风期不暂捐。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四句回忆往昔与祖六的情谊。“念昔同携手”引出回忆,“风期不暂捐”表明两人志趣相投,情谊长久。“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描绘两人曾一同隐逸南山、畅游东洛,如神仙般自在的生活,与当下阴阳相隔形成强烈对比,更显思念之深。“未省音容间,那堪生死迁。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四句进一步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未省音容间,那堪生死迁”说没想到会与祖六生死相隔,难以接受现实。“花时金谷饮”回忆春日在金谷园饮酒赏花,“月夜竹林眠”描绘月夜在竹林中休憩的惬意场景,这些美好的回忆,更让诗人对友人的离世痛心不已。“满地传都赋,倾朝看药船。群公咸属目,微物敢齐肩”四句再次称赞祖六的才华与影响力。“满地传都赋”以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作比,形容祖六文章流传之广,“倾朝看药船”说他才华出众,引得众人关注。“群公咸属目”写公卿都对他瞩目,“微物敢齐肩”则以自谦之语,突出祖六才华远超常人。“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四句表达诗人与祖六的深厚情谊及对其离世的遗憾。“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说自己有幸与祖六志趣相投,情谊深厚。“不期先挂剑”用季札挂剑的典故,惋惜自己未能如季札般践诺,“长恐后施鞭”则感叹友人离世,自己再也无法与他并肩前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为善吾无矣,知音子绝焉。琴声纵不没,终亦继悲弦”四句总结全诗,抒发知音难觅的悲叹。“为善吾无矣”说失去祖六,自己失去了行善的榜样,“知音子绝焉”直言失去了人生知音。“琴声纵不没,终亦继悲弦”以琴声作比,即便琴声未绝,往后也只能弹奏出悲伤之曲,将失去挚友后的孤独、悲戚之情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