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n
shǐ
xīng
gōng
shí
bài
yòu
shí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nìng
shù
lín
nìng
yǐn
jiàn
shuǐ
liú
yòng
zuò
liáng
ròu
jiàn
wáng
hóu
zāi
jié
jiāng
bái
tóu
rèn
zhì
chéng
duǎn
shǒu
rèn
yōu
wén
jūn
ān
wèn
dǎng
chóu
suǒ
mài
gōng
dòng
wèi
cāng
shēng
móu
jiàn
guì
chén
wèi
zhàng
xià
fǒu
gǎn
yǒu
gōng
fēi
suǒ
qiú

译文

宁可栖隐荒野林,宁可饮取山涧流。不愿为己食膏粱,卑躬屈节谒王侯。匹夫节操本鄙陋,粗衣短褐到白头。运用才智确所短,固守仁义本我优。听说您是大贤人,任贤不畏亲与仇。决不出卖爵官位,事事都为百姓谋。贱子跪席来陈情,能为您的随从否?感奋世有公正论,偏私庇曲非我求。

逐句剖析

"宁栖野树林":宁可栖隐荒野林,

"宁饮涧水流":宁可饮取山涧流。

# 涧水:一作“涧中”。涧:一作中。

"不用坐粱肉":不愿为己食膏粱,

# 坐:一作“食”。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管子·小匡》:“食必粱肉,衣必文绣。”唐杜甫《醉时歌》:“甲第纷纷餍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崎岖见王侯":卑躬屈节谒王侯。

# 崎岖:困厄,历经险阻。《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间,最为弱小。”

"鄙哉匹夫节":匹夫节操本鄙陋,

# 匹夫:指平常的人。《晋书·刘隗传》:“夫嫡妻长子皆杖居庐,故周景王有三年之丧,既除而宴,《春秋》犹讥,况龛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肃丧纪之礼。请免龛官,削侯爵。”

"布褐将白头":粗衣短褐到白头。

"任智诚则短":运用才智确所短,

# 诚:的确,确实。,智:才能。,任:使用。

"守任固其优":固守仁义本我优。

# 固:本来。,守:保持。

"侧闻大君子":听说您是大贤人,

# 大君子:称道德、文章受人尊仰或地位高的人。《荀子·仲尼》:“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此指张九龄。,侧闻:从旁听到。谓传闻,听说。汉贾谊《吊屈原赋》:“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安问党与雠":任贤不畏亲与仇。

# 雠:同”仇“。

"所不卖公器":决不出卖爵官位,

# 公器:此喻官爵。《旧唐书·张九龄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所:发语词。

"动为苍生谋":事事都为百姓谋。

# 苍生:指百姓。《文选·史岑〈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律。”

"贱子跪自陈":贱子跪席来陈情,

# 贱子:谦称自己。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可为帐下不":能为您的随从否?

"感激有公议":感奋世有公正论,

# 公议:众议,舆论。,感激:感奋激发。汉刘向《说苑·修文》:“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

"曲私非所求":偏私庇曲非我求。

# 曲私:偏私。《荀子·儒效》:“志不免于曲私,而冀人之以己为公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献始兴公》为唐代王维所作,是其任右拾遗后向张九龄求进一步提携的言志诗。诗分两部分,前半表明愿栖居山林,饮涧水,守布衣之节,以清苦淡泊自处,坚决不向王侯谄媚求富贵,展现高尚气节。后半则表达希望获张九龄任用的意愿,前后思想紧密相连。写作上,通过“宁栖野树林……崎岖见王侯”的鲜明对比,凸显诗人志向;“贱子跪自陈……曲私非所求”直抒胸臆,恳切表达求仕之心与对公正的期望。此诗语言通俗明快,格调高亢健举,既体现诗人的气节操守,又以质朴诚挚之态表达求仕诉求,不失高雅庄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张九龄,乃唐玄宗时期的著名贤臣。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他获任中书令,次年受封始兴伯。张九龄对王维的才华颇为赏识,在担任中书令的同一年,举荐王维为右拾遗。依据诗题及题下原注“时拜右拾遗”推断,这首《献始兴公》应创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是王维出任拾遗后,为谋求进一步发展而作的言志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干谒题材诗。诗中体现了诗人王维在出任拾遗后,渴望获得张九龄进一步提携的急切心情。诗的前半部分描绘出诗人宁愿选择栖隐山林,过着饮涧水、食简陋的清苦生活,也不愿为追名逐利而阿谀奉承王侯的高尚气节;后半部分则直接表达了希望张九龄能够重用自己的恳切愿望,借由质朴文字,展现出诗人积极入仕、期待施展抱负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其对张九龄这位贤能伯乐的敬仰与信赖。

2. 写作手法

借代:以饮涧中的流水来代指隐士的清苦生活;以食用小米和肉类,指代豪华的生活。比喻:以攀登险峻不平的山峰,比喻委屈求全讨好权贵,写得形象生动,表达思想也很准确。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四句,便鲜明传达出诗人态度:宁愿于山林间栖隐,安享清贫淡泊,决然不愿为贪图富贵享乐,而向王侯权贵阿谀谄媚。此处以饮用山涧流水,生动代指隐士清苦生活;用享用粱肉,形象指代奢华富足的日子;以攀爬崎岖山峰,巧妙比喻为求仕途而委屈讨好权贵,表意生动且精准。随后四句,诗人进一步袒露心迹,表明甘愿一生身着布衣,也绝不卑躬屈膝谋求仕进。即便坚守气节,不善变通,却始终能在道德操守上坚定不移。无论出仕与否,皆不会丧失自身人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刚正不阿的性格。诗的后半部分,自然过渡到希望张九龄能任用自己的意图,在思想脉络上与前文紧密相连。诗人先用从旁听闻的方式,盛赞始兴公张九龄。作为贤明宰相,张九龄用人唯贤,绝不结党营私;对于国家官职,也从不徇私出卖,事事皆为百姓谋福祉。继而,诗歌顺势转入向张九龄陈情的主旨。诗人虔诚恭敬地发问:像我这样之人,能否成为您的下属?这一“跪”一问,饱含王维对张九龄的由衷倾慕,以及渴望获得其信任的强烈期盼。然而,王维绝非阿谀奉承、乞求利禄之辈,他并不希望张九龄为自己徇私。结尾两句便明确表明此态度:若能因公正得以任用,他定当感激;若是出于私心,并非他之所愿。如此结尾,既清晰表达自身诉求,呼应前文对张九龄正直无私的颂扬,又彰显出诗人讲气节、重操守的高尚品格,使整首诗结构完整,思想境界光明磊落。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表达直白明晰,洋溢着健康爽朗的气息。诗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慷慨侠义、刚正不阿的精神风貌。其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明快,毫无晦涩之感;格调昂扬向上、豪迈奔放,尽显高亢健举之态,读来令人心生振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不读此等诗,不知右丞胸中有激烈悲愤处。钟云:“坐”字写尽贪恋情状可悲(“不用”句下)。谭云:“崎岖”二字妙!说得权门人人退步不前(“崎岖”句下)。钟云:如此自鄙妙甚(“布褐”句下)!钟云:感慨之言,胸中目中真有所见(“动为”句下)。钟云:低回慷慨(“可为”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问寇校书双谿》

下一篇:唐·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走笔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