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云母障":您家云母石做成的漂亮屏风,
# 云母:矿石名,俗称千层纸。古代诗词中性质、状态、光色等如云母的事物如美石、白花、冰雪、鳞片,也称云母。这里指用来制作障子的美丽的石材。
"时向野庭开":经常拿到外面的庭院里张开。
# 时:一作“持”。
"自有山泉入":屏风上有淙淙的山泉流淌的纹路,
"非因采画来":并不是彩绘能画得出来。
# 因:一作“关”。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描绘了友人的云母障子,当它朝向野外庭院展开时,仿佛有真实的山泉流入,并非是因为画作的缘故。通过对云母障子的描写,含蓄地赞扬了友人的云母屏风,体现了王维崇尚自然的倾向。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实写云母障子上的画面给人如同真的有山泉流入的感觉虚指这种自然生动的效果并非仅仅是画作本身。通过虚实结合既描绘了障子画面的逼真又表达了对其蕴含自然之美的赞叹。侧面描写:全诗没有直接描写云母障子的材质、外观细节等而是通过描述它展开在野庭以及给人带来“自有山泉入”的感受从侧面烘托出云母障子的精美以及独特的艺术效果含蓄地表达了对其的赞扬。寓情于景:诗中虽说是在写云母障子上的画面但“自有山泉入”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自然生动的氛围诗人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对友人云母障子的赞赏之情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委婉而耐人寻味。
3. 分段赏析
《题友人云母障子》第一句和第二句“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语言简洁平实,点明所题之物为友人的云母障子,且其常常向着野外庭院敞开。“开”字生动形象,给人一种障子自然融入野庭环境的画面感。第三句和第四句“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从内容主题上看,诗人着力突出云母障子上天然形成的山泉纹理,仿佛是真正的山泉流入其中,并非人工绘制而成,通过对这一独特景象的描绘,在表达技巧上运用对比和借物抒情,将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对比,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天成之美的高度赞美,同时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上一篇:唐·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