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笙歌满":都城的道路上充满了笙箫歌舞的声音,
"春城漏刻长":春天的城里,人们沉浸在欢乐中,感觉时间都变得漫长。
"游人多昼日":游玩的人很多,仿佛白昼都因此延长了,
"明月让灯光":明月的光辉都比不上元宵节的灯火明亮。
"鱼钥通翔凤":打开那装饰精美的宫门,
"龙舆出建章":皇帝的车驾从建章宫缓缓驶出。
"九衢陈广乐":都城的大道上陈列着各种盛大的音乐表演,
"百福透名香":各种祈福的活动中,名贵的香料散发着香气。
# 透:一作“迓”。
"仙伎来金殿":如同天仙般的歌舞伎来到金碧辉煌的宫殿表演,
"都人绕玉堂":都城的百姓们围绕在华丽的宫殿周围。
"定应偷妙舞":(百姓们)一定会偷偷学习那美妙的舞蹈,
# 妙:一作“艳”。,定:一作“止”。
"从此学新妆":从这时起开始模仿新的妆容。
"奉引迎三事":臣子们恭敬地侍奉引导,迎接各种事务,
"司仪列万方":掌管礼仪的官员让各方宾客依序排列。
# 列:一作“立”。
"愿将天地寿":希望把如同天地般长久的寿命,
"同以献君王":一同献给我们的君王。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点出节令氛围:“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点明地点在都城道路上,节日里处处回荡着笙歌乐声,“漏刻长”暗示人们沉浸在欢乐中,感觉时间都变长了,渲染出热闹欢快的节日氛围。“游人多昼漏,明月让灯光”,进一步描绘游人如织,就连白昼似乎都延长了,明月的光辉也比不上节日灯火的绚烂,从侧面烘托出燃灯的盛大和节日的吸引力。中间八句展现宫廷宴乐:“鱼钥通翔凤,龙舆出建章”,运用“鱼钥”“翔凤”“建章”等与宫廷相关的意象,描绘出宫门开启,皇帝的车驾出行的庄重场景。“九衢陈广乐,百福透名香”,写都城的大道上陈列着各种盛大的音乐表演,空气中弥漫着祈福的香气,展现出节日的隆重。“仙伎来金殿,都人绕玉堂。定应偷妙舞,从此学新妆”,描绘了歌舞伎在金殿表演,都城百姓围在宫殿周围观看,人们还会偷偷学习舞者的美妙舞姿和新颖妆容,生动呈现出宴会上的精彩和对民间的影响。最后四句表达颂圣之意:“奉引迎三事,司仪列万方”,描绘臣子们恭敬地侍奉引导,各方宾客依礼排列的场景,体现皇家威严与礼仪秩序。“愿将天地寿,同以献君王”,直抒胸臆,将对天地长久的祝愿献给君王,点明应制诗的主旨,表达对君王的祝福与忠诚。
上一篇:唐·王维《酬慕容十一》
下一篇:唐·王维《李处士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