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千万里":五湖离京城有千万里,
# 五湖: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在宣城东。
"况复五湖西":何况你要到五湖西边去。
"渔浦南陵郭":在南陵城郊,捕鱼人打渔谋生,
# 南陵郭:指南陵戍。晋置,故城在今安省繁昌县西北。唐时宣城府下辖南陵县。
"人家春谷溪":而百姓人家则生活在宣城境内的溪流旁。
# 春谷溪:宣城境内溪流。谿,同“溪”。谢朓《宣城郡内登望诗》:“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
"欲归江淼淼":归心似箭,不料正逢江水滔滔,
# 淼淼:水大貌。
"未到草萋萋":未到宣城,青草已长得茂盛青绿。
# 萋萋:草盛貌。
"忆想兰陵镇":想您辞别友人到兰陵镇,
# 兰陵镇:兰陵一般指今东省兰陵县,东晋年间兰陵已不归其所辖,东晋在今江苏省武进地区设南兰陵郡。
"可宜猿更啼":哪堪再听到凄厉悲切的猿啼声。
# 更:一作“夜”。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张五諲归宣城》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通过虚实结合的笔法,前两联极写宣城路途的遥远与当地渔耕生活的恬静,后两联以“江淼淼”“草萋萋”暗喻归途艰辛,尾联借“猿啼”典故抒发别后相思。诗中融山水意象与离愁别绪于一体,展现了王维含蓄深婉的送别诗风。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通过描写友人欲归途中江水浩渺,还未到达时岸边青草茂盛的景象。借这一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归乡路途遥远的担忧,以及对友人的牵挂之情,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想象:尾联“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诗人想象友人到达兰陵镇时的情景,担心那里的猿啼会增添友人的思乡之情。这种想象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担忧。景物描写:颔联“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和颈联“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对渔浦、南陵郭、春谷溪以及江水、草地等景物进行描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描绘出友人归乡途中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惆怅的氛围,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心情。以景结情:尾联以想象中的兰陵镇的猿啼之景作结,“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通过这一景,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担忧之情蕴含其中,给读者留下了回味和思考的空间,使情感表达更加深远。
3. 分段赏析
《送张五諲归宣城》首联开篇就点明友人张五諲要归往的宣城距离之远,五湖本就相隔千万里,而友人要去的地方更是在五湖之西。突出了友人归乡路途的遥远,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离别的惆怅基调,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颔联描绘了友人归途中可能经过的地方,渔浦边,南陵城郭,春谷溪边的人家。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水乡画面,既暗示了友人归乡的路线,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氛围。颈联“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写出友人正欲归乡,眼前是浩浩淼淼的江水,还未到达家乡时,所经之处已是萋萋芳草。“江淼淼”突出了归途中的水势浩渺,“草萋萋”则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又略带惆怅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友人归乡的急切和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尾联“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诗人想象友人到达兰陵镇时的情景,担心那里的猿啼声会让友人更加思乡。通过这种想象,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以景作结,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悠长。
4. 作品点评
《送张五諲归宣城》语言简淡而意境悠远,以山水为骨架,情感为血脉,将送别之情融入自然景物的时空变换中,展现了王维送别诗的独特魅力。“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一句,借猿啼的想象,既呼应了前文的江南风物,又以声衬静,深化了怅惘的余韵。“江淼淼”“草萋萋”等句,通过意象的叠加与对比,含蓄传达出对友人的关切与自身对归隐的向往,展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典型特色,体现了盛唐律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
# 最是自得。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钟云:“未到”妙(“未到”句下)。钟云:“可宜”二字问得妙(末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可宜者,岂可宜也,言因猿啼,益动相思之惨。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
# 一二已虚写宣城,三四实接,五六复虚写,七又实接,八又虚写,虚实相间法也。以“千万里”喝醒“况复”,以“欲归”、“未到”拟途中情景,以“忆想”收上六句,起下“可宜”,法密。起突然,结悠然,有无限深情在语言之外。
清屈复《唐诗成法》
# 起首远意。句法第三字用实字,最有力,下用叠字,更动荡。施于五六,尤得解。顾云:水国荒远之景可想,平平写亦自雅。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 起境缥缈,后半全作轻盈。王源涤曰:起二作两层入,三四即承“五湖西”。申说宣城境地。后半方及送归,结更委婉不尽。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上一篇:唐·王维《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
下一篇:唐·王维《哭褚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