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门暇日少":公务繁忙空闲的日子很少,
# 暇日:空闲的日子。,公门:官府、衡门。
"穷巷故人稀":居住在穷巷里老朋友也稀少。
# 穷巷:陋巷、俯静的街坊。
"偶值乘篮舆":偶然间遇到你乘着竹轿来访,
# 乘篮舆:《宋书·陶潜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资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抬)篮舆(竹轿)。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件也。”
"非关避白衣":这并不是因为我故意要避开世俗的喧嚣。
# 避白衣:白衣,指王弘。据《晋书·陶潜传》载,王弘从元熙中临江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
"不知炊黍谷":我不知道家中是否还有炊烟升起的黍谷,
# 谷:宋蜀本载为“否”。
"谁解扫荆扉":也不知道谁会去打扫那布满荆棘的柴门。
# 荆扉:用荆条编成的门,指代简陋的房屋。,解:懂得。
"君但倾茶碗":但既然你来了,就请尽情享用这杯茶吧,
# 倾茶碗:喝干碗中的茶。
"无妨骑马归":你大可以喝完茶就骑马离去,无需在意其他。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篮舆”、“荆扉”、“茶碗”等物象不仅是生活场景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篮舆象征着诗人偶尔的出游,荆扉则反映了居所的简陋与孤寂,而茶碗则成为了诗人与友人情感交流的媒介。
2. 分段赏析
首句“公门暇日少”直接表达了诗人因公务繁忙而少有闲暇时光。这里的“公门”可能指的是官府或工作场所,暗示诗人身负职责,难以抽身。次句“穷巷故人稀”则转向了对个人生活环境的描述,穷巷指的是偏僻、贫穷的小巷,故人稀则表达了在这里老朋友很少,显得孤独。“偶值乘篮舆”中,“篮舆”是古代一种用竹篮编成的轿子,这里指诗人偶然乘坐篮舆(可能是因公或因私出行)。“非关避白衣”则是诗人对乘篮舆原因的澄清,他并不是为了避开世俗的纷扰或“白衣”(这里可能指平民或普通朋友)而特意选择这种出行方式。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所的冷清。炊黍谷指的是做饭,荆扉是用荆条编成的门扉。诗人表达了自己不知道谁会在家做饭,也不知道谁会去打扫那简陋的荆扉,透露出一种无人照料的孤独感。最后两句,诗人转向了对友人的劝慰。他说,你只需在这里倾尽茶碗(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友情),不必急于骑马离去。这里的“倾茶碗”象征着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而“无妨骑马归”则是对友人即将离开的宽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时光的留恋。
上一篇:唐·王维《与卢象集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