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笔趋丹陛":戴着笔恭敬地小步走向红色的宫殿台阶,
"垂珰上玉除":垂着耳饰走上玉石砌成的台阶。
"步檐青琐闼":在刻有青色连环花纹的宫门前的屋檐下行走,
"方幰画轮车":乘坐着装饰华丽、有方形帷幕的车子。
"市阅千金字":在集市上能鉴赏价值千金的书法文字,
"朝闻五色书":在朝堂上参与听闻朝廷的诏令文书。
# 闻:一作开。
"致君光帝典":辅佐君王使帝王的典章制度得以光大,
"荐士满公车":举荐贤能之士让朝廷的公车都坐满了人才。
"伏奏回金驾":伏地向君王奏请使得君王的车驾回转,
"横经重石渠":重视学术研讨,在石渠阁讲解经书。
"从兹罢角抵":从此废除那些角力之类的低俗娱乐活动,
"且复幸储胥":又开始驾临观赏宫廷中的苑囿。
# 且:一作希。
"天统知尧后":知晓当今的帝王正统是如同尧帝后裔般的贤明,
"王章笑鲁初":嘲笑鲁国初期制度的不完善。
"匈奴遥俯伏":远方的匈奴都俯首归服,
"汉相俨簪裾":您这位如同汉代贤相般的大臣,服饰严整庄重。
"贾生非不遇":我并非没有像贾谊那样的才能和机遇,
"汲黯自堪疏":只是如同汲黯一样甘愿被疏远。
"学易思求我":您若研究《易经》或许会想到寻求我的帮助,
"言诗或起予":谈论《诗经》时或许我能给您启发。
"当从大夫后":我应当跟从在您这位大夫的身后,
"何惜隶人余":哪里会吝惜做一些像奴仆那样的小事呢。
# 余:馀。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运用了贾谊和汲黯的典故。贾谊有才华却未充分施展抱负,汲黯直言敢谏却被疏远,王维借此来委婉表达自己虽有才华却未遇明主的心境。对仗:“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伏奏回金驾,横经重石渠”等多处使用了对仗。使诗歌语言整齐对称,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美和音乐性,同时也能更凝练地表达内容,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对比:“天统知尧后,王章笑鲁初”将张令公辅佐下的朝廷比作尧之后裔统治的盛世,与鲁国初期制度的不完善形成对比。突出了张令公辅佐下的朝廷的昌盛和制度的完备,强调了张令公的功绩和才能。直抒胸臆:“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当从大夫后,何惜隶人余”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令公能够赏识自己,自己愿意追随张令公,即便做卑微之事也在所不惜的愿望。体现出诗人渴望被重用、积极求仕的心态。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诗人聚焦张令公上朝的情景,生动勾勒出其形象。“珥笔”指古代史官、谏官上朝时将笔插在帽带上,“垂珰”是帽饰,这两个细节突出张令公作为朝廷重臣的身份。“趋”和“上”两个动作,体现他上朝时恭敬、庄重的态度。“青琐闼”是刻有青色连环花纹的宫门,“方幰画轮车”描绘其乘坐的华丽车子,通过对宫殿和座驾的描写,侧面烘托出张令公的尊贵地位。第二段:从多个方面阐述张令公对朝廷的贡献。“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以“千金字”暗示张令公才学渊博,对朝廷的诏令、文书等事务深度参与。“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明确指出他辅佐君王,使帝王的典章制度得以光大,同时大力举荐贤才,众多贤能之士因他的举荐得以进入仕途。“伏奏回金驾,横经重石渠”,既写他为朝廷事务向皇帝奏请,又表明他重视文化学术,在石渠阁研讨经学。“从兹罢角牴,且复幸储胥”,说明他对宫廷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罢黜一些低俗娱乐,注重宫廷文化等建设。直接点明其功绩,清晰地表达对张令公的称赞之情。最后“天统知尧后,王章笑鲁初。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将张令公辅佐下的朝廷比作尧之后裔统治的盛世,嘲笑鲁国初期制度的不完善,又提及边疆匈奴归服,以汉代贤相类比张令公,进一步歌颂他使国家昌盛、边疆稳定的功绩。后六句“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当从大夫后,何惜隶人馀”,诗人借贾谊、汲黯的典故,以贾谊虽有才华却未充分施展,汲黯直言敢谏却被疏远自比,委婉表达自己虽怀才却未遇伯乐的境遇。最后直接表明愿意追随张令公,即便做卑微之事也在所不惜。完整展现诗人渴望被赏识、积极求仕的心态,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干谒过程中既自尊又渴望机遇的复杂心理。
上一篇:唐·王维《送崔九兴宗游蜀》
下一篇:唐·王维《闻裴秀才迪吟诗因戏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