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署有伊人":郎官官署有这样的贤人,
# 伊人:彼人或此人。,郎署:汉郎官掌宿卫侍从,有五官、左、右三署,置五官、左、右中郎将分领之。此处借用汉之郎署,以指唐之尚书郎(郎中、员外郎)。
"居然古人风":居然保持着古人的遗风。
"天子顾河北":皇上顾念河北道的军事,
# 河北:道名,唐开元十五道之一。,顾:顾念。
"诏书除征东":下诏任命您为征东的官员。
# 征东:汉、魏之将军名号有“征东”,此处疑以“征东”借指幽州节度使(先天二年置,天宝元年改名范阳,掌管唐东北边地的防务,辖境隶河北道,治所在幽州)。,除:静嘉堂本等作“隶”。
"拜手辞上官":再拜辞别了省中的长官,
# 拜手:拜时头至手曰拜手。
"缓步出南宫":从容地走出尚书省。
# 南宫:尚书省。
"九河平原外":黄河九道奔流于平原外,
# 平原:郡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平原西南。,九河:《尚书·禹贡》:“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导)。”孔传:“河水分为九道,在此州(兖州)界平原以北是。”
"七国蓟门中":七大郡国都在剑门关中。
# 蓟门:又曰蓟丘,故址在今北京城西南。,七国:指幽州。幽州统郡国七,见《晋书·地理志》。唐幽州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
"阴风悲枯桑":阴风吹着枯桑发出悲响,
"古塞多飞蓬":古老边塞中飞蓬随风飘转。
"万里不见虏":方圆万里不见一个敌人,
"萧条胡地空":胡地一片萧条空寂。
"无为费中国":不要再耗费国力和民力,
# 为:使。
"更欲邀奇功":却还想要出兵邀取奇功。
# 邀奇功:《汉书·段会宗传》:“方今汉德隆盛,远人宾服……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更:犹“岂”。
"迟迟前相送":我依依不舍地前来相送,
# 迟迟:缓行貌。
"握手嗟异同":紧握你手唛叹命运不同。
# 嗟异同:暖叹持论不同于人。
"行当封侯归":您此去定能封侯荣归,
# 行:且。
"肯访商山翁":可还肯来访我南山老翁。
# 商山翁:即商山四皓。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陆员外奉诏出征幽燕的离别场景,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情谊和对安禄山开边衅的批判,寄托了诗人超脱政治纷争、向往宁静生活的政治理想与人生追求。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中“天子顾河北”的“顾”字看似含蓄,实则笔力千钧,犹如一记重锤直击穷兵黩武者的要害。诗人以“顾”字为起点展开批判,既暗讽了那些好大喜功、挑起边衅的权贵,又彰显出文人风骨中的血性担当,令人肃然起敬。这个“顾”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思想涟漪。诗中“无为费中国,更欲邀奇功”的“费”字,堪称全篇点睛之笔。这八个字饱含着痛心疾首的诘问:大漠本无战事,何苦劳民伤财追求虚名?这种直指要害的批判力度,即便在杜甫的诗作中也属罕见。王维用“万里不见虏”的冷峻笔触,撕开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虚伪面纱,揭露了战争背后劳民伤财的真实目的。在送别场景的刻画上,王维展现出与送张判官“倚剑高歌”、送刘司直“威震胡虏”等豪迈诗作截然不同的态度。“迟迟前相送,握手说异同”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执手相送时直言己见,既不像友人张判官那般慷慨激昂,也不似送平澹然判官时充满霸气,这种克制中透着清醒的认知。诗人借“迟迟”二字,既表达了对时局的隐忧,又保持着文人特有的矜持。尾联“肯访南山陲”的戏谑之语,实则暗藏机锋。表面是调侃友人功成身退后恐不再来访,实则通过“居然”与“肯访”的呼应,将讽刺的矛头指向那些追逐功名的权贵。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既延续了前文的批判基调,又以隐逸情怀反衬出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3. 作品点评
王维不算成功的政治家,但在这首诗里,他展现出成熟政治家才有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敏感度。
# 对玄宗晚年的好大喜功,以及边将穷兵窦武以邀功请赏的祸国映民行为,表示了不满。
陶文鹏《唐代文学史》
上一篇:唐·王维《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
下一篇:唐·王维《冬日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