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i
wǎng
kǒu
zhōng
nán
shān
zhī
zuò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miǎo
miǎo
hán
liú
guǎng
广
cāng
cāng
qiū
huì
jūn
wèn
zhōng
nán
shān
xīn
zhī
bái
yún
wài

译文

深秋天色苍暗,秋雨连绵,河水浩大,水势缓慢。君若问终南山在什么地方,该在那白云翻滚的天外。

逐句剖析

"淼淼寒流广":深秋天色苍暗,秋雨连绵,

# 广:浩大。,淼淼:水大貌。

"苍苍秋雨晦":河水浩大,水势缓慢。

# 晦:昏暗。,苍苍:雨大貌。《淮南子・傲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

"君问终南山":君若问终南山在什么地方,

"心知白云外":该在那白云翻滚的天外。

# 白云外:白云翻滚的天外。,知: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裴迪》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五言绝句。此诗是王维对裴迪的回应之作。前两句“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描绘出秋雨弥漫、寒流浩渺且天色晦暗的景象,渲染出清冷氛围;后两句“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面对裴迪关于终南山的询问,诗人以“白云外”写出终南山的高远缥缈,超脱尘世。全诗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借雨景和对终南山的回应,既体现了与裴迪的情谊,也流露出诗人对超脱境界的向往。该诗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短短二十字便将自然之景与内心思绪巧妙融合,尽显王维诗作空灵、含蓄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答裴迪》由唐代王维所作。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前后,当时裴迪在王维辋川别墅所在地辋口遇雨,因终南山是唐代隐士修行的热门地,裴迪触景生情,怀念起在终南山的隐居生活,便写了《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赠与王维。王维收到后,以诗作答,借对雨景和终南山的描述,回应友人情感并抒发自身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唱和诗。诗中描绘了辋口遇雨时,寒流淼淼、秋雨苍苍的清冷景象,同时回应裴迪,借“心知白云外”写出终南山的高远缥缈。通过对雨景的描写和对终南山的想象,营造出空灵、超脱的意境,既体现了王维与裴迪之间的唱和情谊,也表达了诗人对终南山所代表的超脱尘世境界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前两句“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通过描绘秋雨之下,寒流广阔、天色晦暗的景象,将清冷、孤寂的情绪融入其中,展现出遇雨时的氛围与心境。想象:后两句“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面对友人对终南山的询问,诗人并未直接描述,而是展开想象,以“白云外”来形容终南山的位置,拓宽了诗歌的空间感,传达出终南山的缥缈与超脱。

3. 分段赏析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淼淼”“苍苍”叠词运用,生动展现出寒流水面广阔、秋雨弥漫天色晦暗之景。“广”“晦”两字精炼,勾勒出遇雨时清冷、压抑的氛围,暗示出行受阻的情境。“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君问”点明回应裴迪的缘由,“心知”体现诗人对终南山的熟悉与神往。“白云外”三字,以虚写的手法,将终南山置于缥缈高远之处,既写出终南山的超脱尘世,也传达出诗人对其清幽隐逸境界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答裴迪》,全从“晦”字生意。

清张谦宜《絸斋诗谈》

# 顾云:高古。隐寓佛家“此心常净明圆觉”意。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 不从题外求解,自有远神。长题五绝定式。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答裴迪之忆,即显已之忆,末句较裴意更进一层。

清杨逢春《唐诗偶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 其五十八》

下一篇:唐·王维《送钱少府还蓝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