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líng
jiǔ
liú
bié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fēng
chuī
liǔ
huā
mǎn
diàn
xiāng
jiǔ
huàn
cháng
jīn
líng
lái
xiāng
sòng
xíng
xíng
jìn
shāng
qǐng
jūn
shì
wèn
dōng
liú
shuǐ
bié
zhī
shuí
duǎn
cháng

译文

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请你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逐句剖析

"风吹柳花满店香":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

# 风吹:一作白门。

"吴姬压酒唤客尝":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 唤:一作劝,一作使。,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金陵子弟来相送":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

# 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 尽觞: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

"请君试问东流水":请你问问东流江水,

# 试问:一作问取。

"别意与之谁短长":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陵酒肆留别》乃唐代杰出诗人李白,于即将告别金陵、东赴扬州之际,赠予友人的一首深情话别之作。尽管篇幅精炼,却饱含深情厚谊。此诗开篇即以春日美景为引,勾勒出柳絮飘飞、酒香四溢的温馨酒肆,营造出一片欢聚话别的融洽氛围。继而描绘吴地女子手压佳酿,殷勤劝饮,尽显吴地人民的热忱与豪迈。终篇之际,杯盏交错间,主客依依惜别的动人画面跃然纸上,深刻传达了诗人对金陵这片土地及友人无尽的眷恋与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金陵酒肆留别》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李白所写。他创作此诗的缘由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的春天,即将离开金陵(今江苏南京)前往扬州之际,为了表达对朋友们的深情厚谊与离别的不舍。在此之前,李白在出蜀后的秋天,已在金陵逗留了大约大半年时间,与当地的朋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开元十四年的春天,当他准备踏上新的旅程时,朋友们在酒店为他举行了饯行宴,正是在这温馨而又略带伤感的场合下,李白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留别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金陵酒肆留别》是一首赠别诗。这首诗以春日美景为引子,展现出一幅酒香四溢、气氛热烈的赠别画面,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温馨而欢愉的场景之中。随后,笔触转向吴地女子以美酒款待宾客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吴地人民的热情与好客。最终,在酒杯碰撞、笑语盈盈的交织中,主客间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跃然纸上,让人不禁感叹离愁别绪犹如绵延不绝的流水。全诗洋溢着炽热的情感,构思别致新颖,不仅展现了诗人与金陵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透露出诗人自身那洒脱不羁、豪放豁达的个性。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吴姬压酒劝客尝”一句,不仅写出了吴地女子压酒劝饮的场景,更通过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们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对比::诗中“欲行不行各尽觞”一句,通过“欲行”与“不行”的对比,刻画出主客间既不忍离别又强作欢颜的复杂情态。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鲜明和强烈。拟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句,诗人将东流水拟人化,赋予其人性,使其成为情感衡量的对象。这种拟人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也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和深远。象征:“柳花”象征着离别和留恋,“吴姬”则代表着江南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东流水”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绵延不绝。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使得全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和丰富。比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句中,诗人以东流水为喻,将抽象的离愁别绪具象化为绵长的江水,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和形象。这种比喻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引发了读者对离别情感的深入思考和共鸣。反问:结尾以反问结尾,不直接作答,留白处更显别意悠长、余韵绕梁。这种开放式反问的手法使得全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开放和多元,也引发了读者对离别情感的无限遐想和共鸣。

3. 分段赏析

诗篇开篇两句“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柳花”之景,点明时令为暮春时节。彼时,正是柳烟袅袅、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甫一踏入店内,馥郁芬芳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这一个“香”字,巧妙地将店内店外的景致融为一体。当“风吹柳花满店香”之景呈现时,店中俨然成了柳花纷飞的世界。这里的“柳花”,实为柳絮,原本并无香气可言,然而在一些诗人的笔下,却仿佛能嗅到那缕芬芳,如传奇中“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之句。“香”字的运用,一则表明世间草木皆有其独特而微妙的芬芳;二则此“香”字,象征着春的气息,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更为下文酒香的描写埋下了巧妙的伏笔。其实,对于“满店香”的理解,大可不必局限于“柳花之香”,那或许是春风捎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散发的清香,是美酒飘逸的醇香,或许还有那难以言喻的“心香”,正所谓“心清闻妙香”。诗中的“店”,初读时并不明晰究竟是何店铺,待读到下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指酒店。想来也唯有酒店之中的柳花,才会带有这般迷人的香气,否则,即便是最风雅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契合度上,恐怕也难以担当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营造的意境。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乎有些突兀,细细品味,却又觉得恰到好处。“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在古代属吴地,故而当地的女子被称为“吴姬”,此处指代酒家女。她笑容满面,一边熟练地压酒(即压榨酒糟以获取酒汁),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客人。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宛如沐浴在春风里,令人陶醉,使人迷恋。这两句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浓郁的江南韵味,虽未直接描绘店外的景致,但透过文字,店外那“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繁花似锦之景,已然隐隐浮现。此刻,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仿佛身临其境。“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的一群青年才俊纷纷赶来,为诗人送行。饯行的酒宴上,大家你斟我敬,即将远行的和留下来的人,都纷纷举杯畅饮。也有人认为,此句描绘的是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分别;而告别者则是既想离开又心生留恋,故而“欲行不行”。李白此次是前往扬州。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洒脱,喜好结交朋友,当时既年轻且富有,又仗义疏财,朋友自然不少。在金陵时,想必也是如此。一帮朋友相聚,饮酒话别,少年意气风发,兴致勃勃,毫无伤感离别之意,这也十分符合年轻人的特点。“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之行,诗人是满心欢喜的。在这美好的时节,在这令人眷恋的地方,诗人却要踏上离别之路。面对美丽的江南风光和朋友们盛情的挽留,诗人满心不舍,心中思索着:该如何表达自己这无尽的惜别之情呢?或许饯别的酒店正对着滔滔江水,诗人顺手一指,以水为喻:“请诸位问问那东流的江水,这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情感本是抽象之物,即便再深沉再浓烈,也难以捉摸;而江水却是具象的,给人以连绵不绝之感。但诗人并非简单地以水喻情,而是通过设问的方式进行比较,那话语似收未收,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李白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或许受到了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曾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写得更加生动自然。此句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 作品点评

全诗洋溢着炽热的情感,深刻展现了李白与金陵友人之间那份坚不可摧的友谊,以及诗人本身那不羁豪迈的个性。诗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不加雕饰,却自成一派清新俊逸之风。其情韵深远悠长,仿佛余音绕梁,久久不散,让人在品味之间,不禁为李白那超凡脱俗的情怀所折服。此诗构思精妙绝伦,一反常态地跳脱了离别诗中常见的愁绪缭绕,未着一丝愁痕,唯余满满的离情别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眼》云:好句须要好字。如李太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见新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工在“压”字。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李太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说者以为工在“压”字上,殊不知乃吴人方吉耳。至今酒家有旋压酒子相待之语。

宋赵彦卫《云簏漫钞》

# 山谷言:学者不见古人用意处,似得其皮毛,所以去之更远。如“风吹柳花满店香”,若人复能为此句,亦未是太白。至于“吴姬压酒唤客尝”,“压酒”二字他人亦难及。“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益不同。“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至此乃真太白妙处,当潜心焉。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 刘须溪云:终是太白语别(末二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李太白诗:“风吹柳花满店香。”温庭筠《咏柳》诗:“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传奇诗:“莫唱踏春阳,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其实柳花亦有微香,诗人之言非诬也。柳花之香,非太白不能道;竹之香,非子美不能道。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太白《金陵留别》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妙在结语。使坐客同赋,谁更擅场?谢宣城《夜发新林》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阴常侍《晓发金陵》诗:“大江一浩荡,悲离足几重。”二语突然而起,造语雄深,六朝亦不多见。太白能变化为法,令人叵测,奇哉!诗有简而妙者,若刘桢“仰视白日光,皎皎高且悬”,不如傅玄“日月光太清”。亦有简而弗佳者,若刘禹锡“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不如太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明谢榛《四溟诗话》

# 不浅不深,自是钟情之语。

明梅鼎祚、屠隆《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 钟云:不须多,亦不须深,写得情出。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供奉一味本色,诗则如此,在歌行诚为大家。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语不必深,写情已足。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唐云:将“桃花潭水”参看,知诗中变化法(“别意与之”句下)。吴敬夫云:豪爽之语最易一往而竭,兹何含蓄不尽也!凡意致深沉者,当看其斩载处,不然则胶矣;词气疏快者,当看其蕴籍处,不然则粗矣。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

# 此篇短调念节,情景各胜。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言有尽而意无穷,味在酸咸之外。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 深情婉转(末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吴绥眉曰:短章天然入妙。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

# 无情有情(“欲行不行”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严云:首句既飘然不群,柳花说香更精微。又云:“欲行不行”四字内,不独情深,已藏“短长”意。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李俊民《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九十五 忍》

下一篇:唐·李白《怨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