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麾初举":高举军旗出发。
"正駃騠力健":战马正筋力强健,
"嘶风江渚":在江边迎风嘶叫。
"射虎将军":(军中有着像)李广那样能射虎的将军,
"落雕都尉":又有着像斛律光那样能射落大雕的都尉,
"绣帽锦袍翘楚":他们头戴绣帽,身穿锦袍,都是杰出的人才。
"怒磔戟髯":(将领们)愤怒地张开如戟般的胡须,
"争奋卷地":争相振奋,
"一声鼙鼓":一阵鼙鼓声响,声浪卷地而来。
"笑谈顷":谈笑之间,
"指长江齐楚":便指着长江一带的齐楚之地,
"六师飞渡":大军迅速飞渡长江。
"此去":这次出征前去。
"无自堕":千万不要自我耽误,
"金印如斗":那金印大如斗,
"独在功名取":要靠自己去获取功名。
"断锁机谋":(无论是)截断铁锁的计谋,
"垂鞭方略":还是(像苻坚那样)马鞭投入江中可阻断江流的方略,
"人事本无今古":人情事理从古到今本就没有什么不同。
"试展卧龙韬韫":试着施展如同诸葛亮那样的韬略智谋,
"果见成功旦莫":果然很快就能见到成功。
"问江左":试问那江南地区,
"想云霓望切":想来百姓们渴望我们就像大旱时盼望甘霖一样急切,
"玄黄迎路":他们拿着黑黄的布帛在道路上迎接我们。
金朝第四位皇帝
完颜亮(1122~1161),即海陵王。金朝第四位皇帝。本名迪古乃,字元功,女真族。金太祖之孙,完颜宗干次子。熙宗时任丞相,皇统九年,杀熙宗自立,改元天德。在位期间杀戮众多,迁都燕京,率军攻宋。正隆六年在扬州被部将刺杀,后世宗时被降封海陵郡王,又再降为海陵庶人。完颜亮早年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好为诗词,造诣颇深,史称“一吟一咏,冠绝当时”。其作品既体现了雄健踔厉的气概,也不失清新婉媚的韵致。有代表词作《待月》,另有作品《书壁述怀》《咏道驿竹》《过汝阴作》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别激励题材的词。通过丰富用典和俚俗而富有爆发力的语言,描绘壮阔场景,体现女真族初主中原的政治理想,表达雄霸骁勇的个性与对军事行动的期许。
2. 写作手法
用典:“射虎将军,落雕都尉”两句,巧用“李广射虎”与“斛律光射雕”的典故。“李广射虎”讲述西汉李广夜间误将巨石认作猛虎,一箭射入石中的神勇事迹;“斛律光射雕”指北齐斛律光随君狩猎时,一箭射落大雕,获“落雕都督”美誉。作者在此以这两个典故形容韩夷耶,将其比作李广、斛律光般的英勇人物,既赞颂韩夷耶武艺高强、箭术精湛,又借古代名将之威,期许他在此次军事行动中能如先贤般建立赫赫战功。
3. 分段赏析
上片:“旌麾初举。正駃騠力健,嘶风江渚。”三句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初始场景。“旌麾初举”点明大军即将出发,旗帜扬起,渲染出一种严肃且充满气势的氛围;“正駃騠力健,嘶风江渚”则着重刻画了骏马的矫健,良马在江边迎风嘶鸣,展现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感,侧面烘托出军队的昂扬斗志。“射虎将军,落雕都尉,绣帽锦袍翘楚。”此句运用典故,以“射虎将军”“落雕都尉”指代英勇善战的将领,夸赞韩夷耶等人如同古代的名将,身着绣帽锦袍,仪表出众,突出了他们的不凡风采和卓越地位。“怒磔戟髯,争奋捲地,一声鼙鼓。”前句生动地描绘出将领们胡须如戟般张开,气势汹汹、奋勇争先的神态;后面则以“争奋捲地,一声鼙鼓”,写出战鼓声响彻大地,进一步强化了出征时的紧张和激昂气氛。“笑谈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笑谈顷”表现出将领们的从容自信,在谈笑之间就指向长江对岸的齐楚之地;“六师飞渡”则表明大军即将迅速渡过长江,展现出一种志在必得、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气势。下片:“此去。无自误。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此去”点明出征之意,“无自误”是对韩夷耶的告诫和鼓励,让他不要错失机会;“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则强调了功成名就的荣耀,激励他去争取如同斗大的金印,获取功名。“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断锁机谋”和“垂鞭方略”分别运用了历史典故,前者可能指晋军灭吴时用火烧断铁锁的计策,后者可能指苻坚欲南征时“投鞭断流”的谋划,这里表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作战都需要精妙的谋略;“人事本无今古”则进一步强调了谋略和成功的道理是古今相通的。“试展卧龙韬韫,果见成功旦莫。”“试展卧龙韬韫”鼓励韩夷耶施展如诸葛亮般的谋略才能;“果见成功旦莫”则表达出相信他很快就能取得成功,突出对其能力的信任和期待。“问江左,想云霓望切,玄黄迎路。”“问江左”将目光转向长江以南地区,“想云霓望切”意思是想象着江南百姓如同大旱时盼望云霓一样急切地盼望大军到来;“玄黄迎路”描绘出百姓拿着各种礼物在路边迎接的场景,从侧面烘托出此次出征的正义性和深得民心。
上一篇:金·杨奂《重阳观》
下一篇:金·元好问《过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