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雷天堑":黄河天堑水气如云、水势如雷,
# 云雷:指军队声威之盛。
"金汤地险":金城汤池地势险要,
# 金汤:即金城汤池之省称。
"名藩自古皋兰":这兰州自古就是名藩。
# 皋兰:兰州的旧称。,藩:本意是藩篱,引伸为屏藩内地的边城。
"营屯绣错":疆场上营屯如错置之锦绣,
# 绣错:如锦绣之错置。
"山形米聚":山形如米聚,
# 山形米聚:聚米为山,规划军事行动,如近代的沙盘作业。
"喉襟百二秦关":秦关险固,如同咽喉。
# 百二秦关:自《史记·高祖本纪》化出,是说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雄士。
"鏖战血犹殷":战后杀场上则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见阵云冷落":战场上方云密布,
"时有雕盘":不时有老鹰盘旋其间,欲咳那地上死尸的血肉。
"静塞楼头晓月":边塞一片寂静,只有那楼头上晓月,
# 静塞楼:大约是皋兰城楼的名称。
"依旧玉弓弯":那弯弯的如玉弓般。
"看看":看吧,
"定远西还":如今定远侯般的名将从西边凯旋归来。
# 定远:班超被封为定远侯。
"有元戎阃命":元帅颁布军令,
# 阃命:将令。,元戎:指军事统帅。
"上将斋坛":主将在坛前斋戒祭天,准备拜将出征。
# 斋坛:将坛。
"区脱昼空":边境敌营白日里空无一人,
# 区脱:匈奴语,意为防哨,此指西夏营垒。
"兜零夕举":夜晚解下战铃,不再有警报,
# 兜零:代指烽火。
"甘泉又报平安":甘泉宫又传来平安的消息。
# 甘泉:秦、汉官名,旧址在陕西淳化甘泉山上。
"吹笛虎牙闲":虎牙营中吹起了悠扬的笛声,
# 虎牙:指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
"且宴陪珠履":将领们在宴席上陪伴着贵客,
# 珠履:指代高级门客。
"歌按云鬟":欣赏着歌女们依着节拍歌唱。
# 云鬟:指在宴上伴舞陪酒作乐的歌女。
"招取英灵毅魄":愿招回那些英灵的忠魂毅魄,
# 英灵毅魄:指牺牲的烈士灵魂。
"长绕贺兰山":长久环绕着贺兰山,护佑着这一方土地。
无需生产
邓千江,临洮人,生平不详。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边塞的词。描绘了兰州自古作为名藩的险要地势,展现了边关战场战后的惨烈景象,同时歌颂了守边将帅的卓越功绩,表达了对英烈的缅怀之情。借兰州的地理风貌、战争场景以及守边情景,写出了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和对英烈的崇敬。
2. 写作手法
用典:“营屯绣错”出自《战国策・秦策》“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原句描述秦韩两国土地交错纵横,如同锦绣一般。在词中用来形容兰州地区军营屯垒分布如同锦绣交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当地军事营垒布局规整、密集且有序的状态,从侧面反映出此地军事部署的严密,凸显其作为军事要地的重要性,也暗示了边疆战士在此守卫的庄严与有序,传达出一种井然有序的自豪之感。“山形米聚”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聚米为山,指画形势”,用米堆积成山的形状来分析山川地势。词中以此描绘兰州的山势,将山峦起伏的形态比作堆积的米粒,形象地勾勒出山势的高低错落、起伏连绵,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此地地形的复杂与险要,进而体现出边疆战士守卫这样险要地势的雄关所具备的坚毅与自豪,也增添了词作描绘景物时的生动性与文化内涵。“百二秦关”源自《史记・高祖本纪》,形容秦地关河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雄师。在词里借指兰州所处的秦地关隘,强调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同历史上秦地关隘一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此突出边疆战士守卫的关隘的雄伟与关键,体现出他们守卫如此雄关的责任重大与自豪之情,同时借助历史典故赋予词作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开篇“云雷天堑”三句,着眼于兰州古城的险峻坚固,落笔不凡。“云雷天堑,金汤地险”,黄河水气如云、水势如雷,宛如天然的壕沟,加之古城固若金汤,二者相衬,边塞的雄伟气势扑面而来。“营屯绣错”三句,巧妙援引典故。“绣错”取自《战国策・秦策》,原言秦韩之地交错如锦绣,在此处用以描绘军营屯垒布局精巧,如锦绣般错杂有致;“米聚”源自《东观汉记》中马援聚米为山分析地势之事,生动勾勒出山峦起伏、错落有致的形态;“百二秦关”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极言此地关隘险要,易守难攻。这三个典故的运用,不仅形象呈现出边疆战场的独特风貌,更传递出边疆战士守卫雄关的骄傲与自豪。“鏖战血犹殷”以下五句,另辟蹊径,未直接描绘两军对垒的激烈交锋,而是着力渲染战后的氛围。激战过后,沙场惨烈,血迹未干,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天空中,战云未散,烈雕盘旋,觊觎着遍地尸骨。楼头晓月明亮如弓,虽鏖战已息,边塞暂静,却时刻提醒着战争的威胁并未远去,静景之中蕴含着动态的紧张,将边关的战争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下片转而赞颂守边将帅的赫赫战功。“看看”二句,用语质朴却气势不凡。“定远西还”以东汉定远侯班超出使西域的壮举作比,既盛赞班超的功绩,又暗喻张太尉守边之功可比肩古人。“有元戎”两句,连用典故。“元戎阃命”,据《史记》记载,古代帝王委将军以重任时,会郑重地跪而推毂,言明“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借此凸显边疆将帅肩负的重大责任;“上将斋坛”则源自萧何荐韩信,劝刘邦拜其为大将时,需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仪,以此赞誉张太尉具有韩信般超群绝伦的将帅之才。“区脱昼空”三句,“区脱”为匈奴语,指代边疆哨所,这里指西夏营垒,“兜零”代指烽火。此三句以边疆白天营垒空无一人、夜晚解下战铃、烽火不举的安宁景象,彰显张太尉守城御敌的非凡功绩。“吹笛”三句,化用杜牧“成楼吹笛虎牙闲”之句,描绘出将士们羌笛悠扬、宴饮作乐、歌舞升平的悠闲场景,在觥筹交错间尽显边疆的安定祥和。结尾“招取英灵”二句,在欢快安宁的氛围中,陡然引发对血洒疆场烈士的缅怀。通过祭奠英灵,赞颂他们的丰功伟绩,寄托无尽哀思,同时流露出将士们坚信千古英名与贺兰山同在的乐观精神。
4. 作品点评
此词在景物描写上,尽显军营雄伟、军旅豪壮之态;刻画战场,不写刀光剑影,却能展现战后英姿;描绘将帅,不直言其英豪,而以魏尚、韩信作比;抒发激情,既有举杯同庆的欢快,更有凛然豪迈的气概。全词一气呵成,气势磅礴,雄豪风格尽显无遗。
# 金人乐府,称邓千江《尘海潮》为第一。
明杨慎《词品》
# 可与苏子瞻《百字令》、辛幼安《摸鱼儿》相颉颃。
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上一篇:金·张斛《海边亭为浩然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