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chūn
shān
héng
qiū
shuǐ

朝代:五代作者:冯延巳浏览量:1
chūn
fēng
héng
qiū
shuǐ
yǎn
yìng
yáo
xiāng
duì
zhǐ
zhī
cháng
zuò
chuāng
shuí
xìn
dōng
fēng
chuī
sàn
cǎi
yún
fēi
yín
píng
mèng
fēi
luán
yuǎn
zhǐ
yǒu
zhū
lián
juǎn
yáng
huā
líng
luò
yuè
róng
róng
chén
yǎn
zhēng
xián
zhù
huà
táng
kōng

译文

春风拂拂,相爱的男女频送秋波,无限情意,尽在不言之中。只知道牢记着碧窗前彼此相约的誓言,却不料一阵东风吹散彩云,邪恶的力量破坏了他们的美好爱情。银屏梦中期盼与心上人相会,哪怕她远在千万里之外,只有珠帘无聊地闲卷。杨花渐渐零落,飞得满院都是濛濛的一片,月色明亮皎洁,洒在庭院里,当初共弹的玉筝弦柱,现在也积上厚厚的一层灰尘,再也没有人去动它。

逐句剖析

"春风拂拂横秋水":春风拂拂,相爱的男女频送秋波,

# 横秋水:指男女之间频送秋波。,拂拂:微风吹动的样子。

"掩映遥相对":无限情意,尽在不言之中。

"只知长作碧窗期":只知道牢记着碧窗前彼此相约的誓言,

# 碧窗:碧绿色的纱窗。这里代指男女欢会处。

"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却不料一阵东风吹散彩云,邪恶的力量破坏了他们的美好爱情。

# 彩云:代指主人公所钟情的人。,东风:比喻破坏男女爱情的恶势力。

"银屏梦与飞鸾远":银屏梦中期盼与心上人相会,哪怕她远在千万里之外,

"只有珠帘卷":只有珠帘无聊地闲卷。

"杨花零落月溶溶":杨花渐渐零落,飞得满院都是濛濛的一片,月色明亮皎洁,洒在庭院里,

# 溶溶:形容月光荡漾。

"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当初共弹的玉筝弦柱,现在也积上厚厚的一层灰尘,再也没有人去动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春风拂拂横秋水》是五代词人冯延巳的词作。上阕先构建出浪漫相遇场景,春风拂水、两人遥对,满溢甜蜜;后笔锋陡转,“东风吹散彩云”喻爱情破碎,幸福愿景成空,情感急坠;下阕从梦写起,梦随飞鸾远去,只剩空卷珠帘,显示孤寂,末句以杨花飘落、月色溶溶、玉筝蒙尘、画堂空寂结束,将情逝后的落寞,融入冷寂之景,含蓄深沉。全诗抒情主人公的悲哀,叙写爱情从美好到破灭的过程,凄惋动人,情感真挚深沉,意象精巧,将爱情破灭后的悲哀表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南唐词人

冯延巳(903~960),五代南唐词人。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同平章事。善辨说,能文章,工书法,尤长于词。其词多写男女离情别恨,语言清丽,善于借景抒情,词风婉约,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等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谒金门·风乍起》等。 宋人辑为《阳春集》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情题材的词。以男主人公的口吻,借春风、秋水、彩云、杨花、月等景象,描绘出他失去情侣后的悲哀,将其甜美的爱情生活毁灭后的凄惋之情娓娓道出。

2. 写作手法

渲染:“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借“杨花零落”的飘零之态、“月溶溶”的清冷之景,以及“尘掩玉筝”“画堂空”的荒芜画面,多意象叠加渲染。从视觉上以杨花、月色营造凄美氛围,以尘、空堂强化寂寥,层层铺陈出情逝后画堂的冷寂与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哀伤,让情感在细腻景的渲染中更加显得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片:“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开篇以细腻笔触勾勒爱情从炽热到破碎的跌宕轨迹,精准营造春日浪漫情境:轻柔春风拂过秋水,朦胧光影里男女隔水相望,眼神交汇间情愫暗生。“拂拂”叠词描写风声,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性;“横”字赋予秋水静态中隐含的神秘感,为人物情感交流增加了温柔底色,这是爱情萌芽时的纯美蓄势。“只知长作碧窗期”,这句承续前情,将两情相悦推向期盼的层面,或许是他们的山盟海誓,颇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趣。“碧窗”在古典语境关联私密欢会,词人借这一意象,让男女间的爱慕升华为对长相厮守的笃定愿景,如同誓约相守一样,与李白“碧窗纷纷下落花”的怀恋形成呼应,却又另辟憧憬新境,使情感浓度进一步叠加,甜蜜与信念交织在一起,使得情感蓄势待发。“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笔锋陡转成情感急坠点。“谁信”二字,将前文美好撕裂,“东风”如无情的外部力量,碾碎“长作碧窗期”的期许;“彩云”比喻恋人,既呼应李白“化作彩云归”的浪漫,又以“吹散”赋予其易碎特质,彩云般的恋情也消散无踪了。此句借自然意象的冲突,把爱情从炽热拽入破灭深渊,使上片在“蓄势-急转”的整体结构中,迸发出深沉的悲哀,让情感落差化为撼动人心的力量。下片:以虚实交织、层转层深的笔法,渲染情逝后的孤寂与怅恨。“银屏梦与飞鸾远”,由实入虚,指现实里人去楼空的失落,催生出对往昔鸾凤和鸣的梦境追念。“银屏”映照着独处者的孤寂,“飞鸾”化用爱情美满意象,可“远”字瞬间掐断梦的延续,让虚幻甜蜜沦为更深痛苦的引子,虚实跳转间,情感褶皱被细密地铺展开来。“只有珠帘卷”,从虚梦急切回归到现实中,“只有”二字如重锤,敲碎梦境余韵。帘卷本是日常动作,此刻却因恋人离去,成了孤寂的注脚——卷动的珠帘后,再无期待的身影,空留空荡荡的画面,将“梦断”后的失落形象化,完成从虚到实的第二层转折。“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以多重意象叠砌,把孤寂的感受推向极致。“杨花零落”写暮春之景,既点明时序,又以杨花飘逝喻示爱情消散,增添了凄美氛围;“月溶溶”的皎洁清辉,与画堂空寂形成冷寂对照,月光愈明,孤寂愈浓;“尘掩玉筝弦柱”,以物的荒芜折射人的离散,玉筝曾承载欢娱,如今尘蒙弦柱,暗示音容不再;无论是以“杨花零落”写景而兼及时令,还是以“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写物而兼指情侣,都凝聚着沉重的失落感,写人去堂空,怅恨不已。“画堂空”三字点明主旨,反用崔颢“盈盈入画堂”的热闹,以“空”字拓宽情感的思维,将曾经的恩爱美满彻底虚无化。诸多意象如拼图般组合在一起,把失落、怅恨、孤寂拧成沉重绳结,系在词境的深处,让人沉浸式感受情逝后的无尽悲凉。

4. 作品点评

“蓄势于前,急转于后”的结构,助力营造“深美闳约”艺术境界,而浓丽里透着悲凉的风格,在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冯延巳词品近乎“和泪试严妆”。这首词写男主人公失侣的“和泪”之悲,偏似女子作“严妆”之丽。不管是上片的“碧窗”“彩云”,还是下片的“银屏”“珠帘”“玉筝弦柱”与“画堂”等,皆为浓丽之物,借其表悲哀,把“严妆”之丽和“和泪”之悲交织一起,成为独特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五代·李煜《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下一篇:五代·《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