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zhū
liǔ

朝代:近现代作者:金庸浏览量:1
liù
jīng
yùn
jiè
xiōng
zhōng
jiǔ
jiàn
shí
nián
zài
shǒu
xìng
huā
tóu
shàng
zhī
héng
kǒng
xiè
tiān
lòu
kǒu
diǎn
lěi
lěi
dǒu
yǎn
què
bàn
chuáng
suǒ
yǒu
wán
míng
guà
guān
zhí
guī
běn
lái
miàn
jūn
zhī
fǒu

译文

长久以来,六经的知识在我胸中积累沉淀,一把利剑也经十年磨砺,握在我的手中。杏花之上横着的那一枝,好似害怕泄露天机,让我不敢轻易开口。有一点像大如斗般累累的形状,遮蔽了半张床,好像什么都没有。功成名就后摘下官帽径直归隐而去,我原本的真实面目,你可知道是什么样。

逐句剖析

"六经蕴藉胸中久":长久以来,六经的知识在我胸中积累沉淀,

"一剑十年磨在手":一把利剑也经十年磨砺,握在我的手中。

"杏花头上一枝横":杏花之上横着的那一枝,

"恐泄天机莫漏口":好似害怕泄露天机,让我不敢轻易开口。

# 恐泄:一作免洩。

"一点累累大如斗":有一点像大如斗般累累的形状,

"掩却半床无所有":遮蔽了半张床,好像什么都没有。

"完名挂冠直归去":功成名就后摘下官帽径直归隐而去,

"本来面目君知否":我原本的真实面目,你可知道是什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律·朱子柳》是近现代金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首句写朱子柳饱读诗书,又苦练剑术,凸显其文武双全;次句以杏花横枝的景象,增添神秘氛围,暗示其有难言之隐;第三句用奇特意象,引发读者好奇;尾句点明他看淡名利,回归本真,坚守自我。全诗借诗塑造出儒侠朱子柳的形象,将文人的文雅与侠士的豪迈融于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著名武侠小说家

金庸(1924~2018),武侠小说家。原名查良镛,笔名金庸是“镛”字的一分为二。浙江海宁人。1946年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学习,同年任上海《大公报》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后调任《大公报》香港分社,自此移居香港。1985年起,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等职。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其作品雅俗共赏,情节曲折,塑造的“侠客”形象具有民族正义感,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最高追求,提升了传统武侠小说的境界。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有《金庸作品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以“六经”彰显其深厚的儒学底蕴,又以“十年磨剑”凸显其武艺精进之不易,文武之道在此交融,塑造出一位学识渊博且武艺高强的全面人才。“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漏口”,借杏花横斜的清雅之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含蓄的氛围,“恐泄天机”四字,既增添了几分幽默诙谐,又暗示人物腹藏韬略、行事谨慎,不轻易展露锋芒。“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床无所有”,以夸张之笔描绘其生活之简朴,物质匮乏却精神富足,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格。“完名挂冠直归去,本来面目君知否”,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彻底摒弃,回归本真、坚守自我的决心,以反问收束,更显掷地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秋瑾《喜雨漫赋》

下一篇:近现代·叶圣陶《重庆不眠听雨声杜鹃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