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
·
qiū
chǔ

朝代:近现代作者:金庸浏览量:1
tiān
cāng
cāng
lín
xià
wèi
jiù
wàn
líng
wàn
líng
xiāng
líng
chí
yǐn
tūn
shēng
yǎng
tiān
jiào
tiān
yìng
suǒ
láo
xíng
ān
qiān
hùn
dùn
miǎn
jiào
zào
shēng
jīng
líng

译文

苍天苍茫覆盖着大地,为何不拯救天下生灵的苦难。万千生灵日夜遭受摧残,忍气吞声至死也无法诉说。仰头大呼苍天却无回应,渺小如尘埃般枉自劳心费神。怎样才能让世界重回混沌之初,免得造物主生出万物生灵(承受无尽苦难)。

逐句剖析

"天苍苍兮临下土":苍天苍茫覆盖着大地,

"胡为不救万灵苦":为何不拯救天下生灵的苦难。

"万灵日夜相凌迟":万千生灵日夜遭受摧残,

"饮气吞声死无语":忍气吞声至死也无法诉说。

"仰天大叫天不应":仰头大呼苍天却无回应,

"一物细琐徒劳形":渺小如尘埃般枉自劳心费神。

# 徒:一作枉。

"安得大千复混沌":怎样才能让世界重回混沌之初,

"免教造物生精灵":免得造物主生出万物生灵(承受无尽苦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风·丘处机》一作丘处机诗,也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开篇便向天发问,感慨上天为何不拯救受苦的生灵,展现出对世间万灵遭受苦难的悲悯;接着描述万物被凌虐,生灵含冤而死,上天却无回应,表达出深深的无奈;最后期望世界回归混沌,以免生灵再受苦难。全诗语言古朴,情感浓烈,借丘处机的视角传递出对苍生的悲悯情怀与对和平的真挚期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著名武侠小说家

金庸(1924~2018),武侠小说家。原名查良镛,笔名金庸是“镛”字的一分为二。浙江海宁人。1946年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学习,同年任上海《大公报》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后调任《大公报》香港分社,自此移居香港。1985年起,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等职。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其作品雅俗共赏,情节曲折,塑造的“侠客”形象具有民族正义感,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最高追求,提升了传统武侠小说的境界。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有《金庸作品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天苍苍兮临下土”,以苍茫天地为幕,写出对苍生苦难的追问,“苍苍”二字渲染出宏大又肃杀的氛围,为全诗悲悯基调定音。“胡为不救万灵苦”,直面天道发出诘问,将对世间疾苦的痛心,凝于“不救”的愤慨,让悲天悯人的情怀喷薄而出。“万灵日夜相凌迟”,以“凌迟”状生灵所受折磨,“日夜”强调苦难无休,把乱世里众生的悲惨,刻画得触目惊心。“饮气吞声死无语”,续写弱者的绝望,受虐至深却求告无门,“吞声”二字,把无奈与压抑揉进字缝,满是血泪。“仰天大叫天不应”,从质问转为呼号,“不应”二字砸下,是求天无果的彻骨绝望,个体渺小与天道无情形成刺眼对照。“一物细琐徒劳形”,以“细琐”自喻众生如尘埃,“枉劳形”叹挣扎的徒劳,在绝望里又添对生命渺小的悲叹。“安得大千复混沌”,抛出对世界重启的祈愿,因见尽苦难,宁求回归混沌,让“免教造物生精灵”的绝望呐喊,更显对苦难根源的痛彻反思,八句层层递推,把悲悯、愤慨、绝望、祈愿融合在一起,借丘处机之口,道尽乱世对苍生的戕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吕碧城《汩罗怨·过旧都作》

下一篇:近现代·赵一曼《沁园春·卫我河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