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shàng
huì
liáng
chuān
rén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2
jiāng
hàn
céng
wéi
xiāng
féng
měi
zuì
huán
yún
bié
hòu
liú
shuǐ
shí
nián
jiān
huān
xiào
qíng
jiù
xiāo
shū
bìn
bān
yīn
běi
guī
huái
shàng
duì
qiū
shān

译文

我俩曾一同客居在江汉,每次相逢定要酣醉而还。自从离别后飘游如云浮,十年岁月宛如大江流水。今日相见我们欢笑如故,我们已两鬓斑白发稀疏。为什么不向北归去,在淮上对着秋山。

逐句剖析

"江汉曾为客":我俩曾一同客居在江汉,

# 客:客居。,江汉:长江汉水流域,指汉江,流经梁州。

"相逢每醉还":每次相逢定要酣醉而还。

# 相逢:聚首。

"浮云一别后":自从离别后飘游如云浮,

# 浮云一别后:“浮云”二句:谓人生聚散无常而时光逝如流水。浮云:指行踪不定。

"流水十年间":十年岁月宛如大江流水。

# 流水:指时间如水一般流逝。

"欢笑情如旧":今日相见我们欢笑如故,

# 旧:从前。

"萧疏鬓已斑":我们已两鬓斑白发稀疏。

# 斑:头发花白。,萧疏:稀疏。

"何因北归去":为什么不向北归去,

# 何因北归去:“何因”二句:一作“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北:一作不。

"淮上对秋山":在淮上对着秋山。

# 淮上对秋山:言淮上风光可恋,承接上“不归去”之意。对:一作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围绕与故人在淮上重逢展开,前两联回忆往昔客居江汉时与友人相聚及分别后的十年时光,后两联写重逢时的情景。运用了对比等手法,将昔日相聚的欢乐与如今容颜的变化相对比,突出岁月变迁。结构细密,情意曲折。从首联的回忆过往,到颔联的感慨时光,再到颈联的重逢触动,尾联的淡淡惆怅,层层递进。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却韵致悠远,生动展现了老友重逢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韦应物年轻的时候曾担任唐玄宗的侍卫,那时的他行事张扬,肆意放纵。而后他决心发奋苦读,踏上仕途,在江淮地区出任过县令和刺史之职。这首诗,便是他在淮上(现今江苏淮阴附近)与梁州故友欣喜相逢时创作的。他与这位老友,早在十年前于梁州江汉之地便有过往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通过描写在淮水边与阔别十年的梁州老友重逢时相聚、痛饮、欢笑等情景,展现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同时也感慨岁月流逝带来的世事变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深沉感怀。

2. 写作手法

环境描写:“淮上有秋山”中“淮上”点明地点,“秋山”描绘出淮水之畔秋意中的山峦景色。诗人没有直接表明内心的情感,而是借这秋山之景,含蓄地传达出自己对淮上的留恋,以及与友人相聚的不舍之情,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

3. 分段赏析

首联“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从内容主题来看,此联追忆往昔,诗人曾在江汉之地客居,那时与友人相逢,每次都会尽情畅饮,直至醉意醺然才返回。这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昔日与友人交往时的欢乐场景,体现出两人情谊的深厚。在语言风格上,诗句质朴自然,寥寥数语便将过去的美好时光勾勒得栩栩如生。从表达技巧角度,它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通过回忆往昔的欢乐,与后文因岁月变迁而生发的感慨形成对比,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曲折有致。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浮云”象征着漂泊不定、变幻无常的离别后生活,“流水”则寓意着如水流逝、一去不返的十年时光。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极大地拓展了情感的深度与广度。从内容主题而言,诗人借此表达了一别十年间,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深沉感慨。虽然没有直接倾诉伤感,但那种岁月蹉跎、人事变迁的悲凉却透过这十个字扑面而来,言简而意丰,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颈联“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在内容主题方面,该联紧紧围绕重逢的情景展开。“欢笑情如旧”描绘出久别重逢时,两人之间的情谊依旧如初,那种喜悦与亲切的氛围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真挚与珍贵。然而,“萧疏鬓已斑”却笔锋陡然一转,将目光聚焦于两人如今的外貌变化。十年的漂泊与岁月的磨砺,使得曾经的青丝如今已变得稀疏斑白。这种外貌的改变,不仅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更暗示着两人在这十年间所经历的种种沧桑。从表达技巧上,此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重逢时的喜悦与岁月带来的衰老形成强烈反差,一喜一悲,相互交织,生动而深刻地传达出在喜悦之外,因时光流逝而生发的无尽感慨,使情感更加丰富、复杂且深沉。尾联“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从结构技巧来看,“何因”引发读者思考,为何诗人不就此归去,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而后以“淮上秋山”之景作结,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从内容主题上,诗人借淮上秋山这一景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当下与友人相聚时光的留恋。秋山的景色或许美丽而宁静,让诗人沉醉其中,不舍离去;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些许迷茫,不知归去之后又将面临怎样的情境。这一结尾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回味与思索空间,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能不断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层情感与人生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篇多用虚字,辞达有味。

明谢榛《四溟诗话》

# 人如浮云易散,一别十年,又若流水去无还期,二语道尽别离情绪。他如“旧国应无业,他乡到是归”,其悲慨之思可想。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情景婉至(“浮云”二句下)。结意佳。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 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

# 似王、孟。

近代高步瀛高步瀛

# 查慎行:五六浅语,却气格高。纪昀:清圆可诵。无名氏(甲):大抵平淡诗非有深情者不能为,若一直平淡,竟如槁木死灰,曾何足取?此苏州三首,极有深情,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也。

现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下一篇:唐·李贺《致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