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ng
sòng
péi
láng
zhōng
biǎn
zhōu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2
yuán
sàn
jiāng
tóu
rén
shāng
xīn
shuǐ
liú
tóng
zuò
zhú
chén
jūn
gèng
yuǎn
qīng
shān
wàn
zhōu

译文

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无情的流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远去,心中更加悲凄。同被贬逐漂泊,只是君行更远,青山万里,我真是挂念你的一叶扁舟。

逐句剖析

"猿啼客散暮江头":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

# 暮江:日落时的江边。,客散:客人已经散了。

"人自伤心水自流":无情的流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远去,心中更加悲凄。

"同作逐臣君更远":同被贬逐漂泊,只是君行更远,

# 君更远:友人去的地方更远。,逐臣:被贬官而同时离开京城的人。指作者与裴郎中同时被贬。,同:同时。

"青山万里一孤舟":青山万里,我真是挂念你的一叶扁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是中唐诗人刘长卿的七言绝句。此诗主题围绕送别友人被贬。诗人与裴郎中同遭贬谪,在暮江头客散猿啼时分别。“人自伤心水自流”将人的伤心与江水的自流对比,以景衬情;“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既突出友人贬谪之地更远的凄惨,又借孤舟青山渲染孤寂氛围。写作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紧扣江边送别场景,自然流露同病相怜之情。首句勾勒送别惨淡环境,奠定伤感基调;后三句层层递进,深化惜别与同贬之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刘长卿性格刚直,常忤逆上级,故而两度遭贬。首次迁谪发生于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春,他从苏州长洲县尉之位,被贬至潘州任南巴县尉。第二次贬谪则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二年(777年)间的深秋,因遭人构陷,从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之职,被贬为睦州司马。《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便创作于这第二次被贬期间。彼时,刘长卿与裴郎中先是一同被召回长安,旋即又同时遭贬。两人命运相似,惺惺相惜,遂以诗歌抒发感慨。在此诗创作之前,刘长卿已就送别裴郎中被贬吉州这一题材,写过一首五言律诗《送裴郎中贬吉州》,因而这首诗便以“重送”为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暮江头猿啼客散之景,以及诗人与裴郎中同遭贬谪,在分别时“人自伤心水自流”“青山万里一孤舟”等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远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同病相怜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景衬情,“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两个“自”字,打破“伤心”与“水流”的隔阂,将二者勾连。以江水自顾自流淌的无情之态,反衬出诗人送别友人时内心翻涌的悲戚与无奈,通过流水的自然流淌,强化了离人难以排遣的哀伤情绪,尽显送别场景下的惆怅与心酸。

3. 分段赏析

首句“猿啼客散暮江头”,对送别氛围进行了精妙勾勒。“猿啼”绘声,其音哀婉,在古典诗词中常与悲戚之情相连,更何况此时聆听者是身处逆境的迁客,即便不至于涕泗横流,也难免心生悲怆。“客散”状景,描绘旅人离去、送者离散之态。“暮”字点明时间,日暮时分,暮色四合;“江头”交代地点,将送别场景具象化。短短七字,无一虚笔,把送别环境渲染得令人“黯然销魂”。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巧妙呼应了“江头”这一地点。日暮客散,友人渐行渐远,诗人独留江头,孤独之感愈发浓烈,唯有暗自伤心。而江水却自顾自地流淌,毫不在意离别的哀愁。两个“自”字,将本无关联的“伤心”与“水流”勾连起来,以江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将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推向极致。第三句“同作逐臣君更远”,紧承“伤心”二字,情感进一步深化。自己被贬本就不幸,而裴郎中被贬之地更为遥远。“更”字着重强调了对方的遭遇更甚,使得同病相怜之情与依依惜别之意,展现得愈发深沉、丰富。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呼应,“青山万里”紧承上句的“更远”。此句既道尽裴郎中旅途的孤寂,唯有连绵青山相伴;又传递出诗人的不舍深情。“孤舟”凸显旅途寂寥,随着孤帆远影消失在视野尽头,诗人的心也仿佛随着青山延展,与友人一同远去。

4. 作品点评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情真意切,颇具韵味。诗题“重送”,因之前已有同题五律,足见送别情谊深厚。刘长卿与裴郎中同被召回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诗中情感真挚动人。采用赋体,紧扣江边送别情景,景情自然交融,如“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等句,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两“自”字,有情、无情之别,最佳。

明李攀龙《唐诗选》

# 只如说话,始见真情。

清乔亿《大历诗略》

# 同病相怜,情词恺切。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又从“远”字中生出。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引唐云

# 最是佳境,点入愁中,却又凄绝。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引吴敬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武则天《唐享昊天乐(其六)》

下一篇: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