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丧向千载":儒道衰微近千载,
# 向:将近。,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
"人人惜其情":人人自私吝其情。
# 惜其情:吝惜陶渊明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有酒不肯饮":有酒居然不肯饮,
"但顾世间名":只顾世俗虚浮名。
# 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所以贵我身":所以珍贵我自身,
# 所以贵我身:“所以”二句: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岂不在一生":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复能几":一生又能有多久,
# 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
"倏如流电惊":快似闪电令心惊。
# 倏如:忽然。倏:迅速,极快。
"鼎鼎百年内":忙碌一生为名利,
# 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
"持此欲何成":如此怎能有所成!
# 此:指“世间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饮酒(其三)》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哲理咏怀诗。这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表达,先描绘了世人因追求虚名而忽视生活本真的丑态,接着引发对生命短暂的思考,最后对世人追求虚名的行为进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名利虚无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人们追求生命真正价值和意义的强烈呼唤。整首诗语言简洁质朴,情感真挚深沉。
2. 分段赏析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这一段,开篇便直抒胸臆。“道丧向千载”点明从古至今,道德风尚逐渐衰败,诗人对这种世风日下的状况满怀感慨,此感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人人惜其情”刻画出在道德沦丧的大环境中,人们变得虚伪、吝啬情感,彼此间不再真诚相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进一步描绘出世人的丑恶嘴脸,面对美酒佳酿,他们因顾及世间虚名而不敢开怀畅饮,将名利看得比眼前的快乐还重要。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有酒”这一享受生活的契机与“不肯饮”的虚伪行为形成强烈反差,深刻揭示出世人被名利束缚,已然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世人这种行为的批判与惋惜,批判他们因追求虚名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质,惋惜他们无法真正领略生活的美好。“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中,诗人发出诘问:“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强调人最该珍视的便是自己的身体,而生命不过短暂的一生。紧接着“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运用形象的比喻,将人生比作转瞬即逝的闪电,生动展现出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易逝,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诗人采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设问激发读者的思考,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读者更能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此段表达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人们应珍惜这有限的生命,切莫虚度光阴。“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此句承接上文,在百年有限的生命里,若人们一味执着于虚名浮利,最终又能收获什么呢?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对世人因追求虚名而虚度人生的行为进行了有力批判。运用反问手法,加强了语气,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让读者更能深刻认识到追求虚名的无意义。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人汲汲营营于虚名的强烈不满和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们能够珍惜生命、追求真正有意义生活的期望。
# 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盖时方艰难,人各罹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 靖节退归之后,世变日甚,姑每得酒,饮必尽醉,赋诗以自娱。此昌黎韩氏所谓“有托而逃焉”者也。
元刘履《选诗补注》卷五
# 妙在题是饮酒,只当感遇诗、杂诗,所以为远。
明钟惺、谭元春《古诗归》
# 《饮酒二十首》,犹为泛滥。如此情至、理至、气至之作,定为杰作!世人不知其好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诗评选》
# 亦是杂诗,……借饮酒为题耳,非咏饮酒也。阮公《咏怀》,杜公《秦州杂诗》,退之《秋怀》,皆同此例,即所谓遣兴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上一篇:魏晋·曹操《气出唱(游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