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运":《时运》这首诗,
# 时运:指春、夏、秋、冬四时之运行。
"游暮春也":写暮春出游的。
"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稳了,
# 春服既成:春服已经穿定,气候确已转暖。《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成,定。
"景物斯和":春天的景色是那么和美,
# 和:和穆。,斯:句中连词。
"偶景独游":独自出游只有影子作伴,
# 偶景:与影为伴,表孤独。景,同“影”。
"欣慨交心":不禁欣喜与慨叹交替袭来。
# 欣慨交心:欣喜与感慨两者交会于心。
"迈迈时运":天回地转,时光迈进,
# 迈迈:行而复行,此指四时不断运行。
"穆穆良朝":温煦的季节已经来临。
# 穆穆:和美貌。
"袭我春服":穿上我春天的服装,
# 袭:衣外加衣。
"薄言东郊":去啊,去到那东郊踏青。
# 言:语词。全句说到了东郊。,薄:迫、近。
"山涤余霭":山峦间余剩的烟云已被涤荡,
# 霭:云翳。,涤:洗、除。
"宇暧微霄":天宇中还剩一抹淡淡的云。
# 霄:云气。,暧:遮蔽。
"有风自南":清风从南方吹来,
"翼彼新苗":一片新绿起伏不停。
# 翼:名词用作动词。写南风吹拂春苗,宛若使之张开翅膀。
"洋洋平泽":长河已被春水涨满,
# 平泽:浇满水之湖泊。,洋洋:水盛大貌。
"乃漱乃濯":漱漱口,再把脚手冲洗一番。
# 漱:洗涤。
"邈邈遐景":眺望远处的风景,
# 遐景:远景。,邈邈:远貌。
"载欣载瞩":看啊看,心中充满了喜欢。
# 瞩:注视。此句写诗人眺望远景,心感欣喜。,载:语词。
"称心而言":只要顺着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 称心而言:一作“人亦有言”。称:相适合,符合。
"人亦易足":人其实很容易感到满足。
# 人亦易足:一作“称心易足”。称:相适合,符合。
"挥兹一觞":喝干那一杯美酒,
# 挥兹一觞:意谓举觞饮酒。挥:倾杯饮酒。
"陶然自乐":酣醉中自得其乐。
"延目中流":放眼望河中滔滔的水流,
# 中流:此指平泽之中央。,延目:放眼远望。
"悠想清沂":遥想古时清澈的沂水之湄。
# 沂:河名,源出山东东南部,即《论语·先进》所说“浴乎沂”之沂水。这两句谓当此延目中流之际,平泽忽如鲁地之沂水。言外之意,向往曾皙所言之生活。
"童冠齐业":仿佛看到童子与冠者完成学业,
# 齐业:课业完成。齐,同“济”。,童冠:童子与冠者,即未成年者与年满二十者。
"闲咏以归":悠闲地唱着歌儿归来。
"我爱其静":我向往那种宁静的境界,
# 我爱其静:我爱”两句:谓向往曾皙之静,不论日夜都向往不已。静,指儒家所论仁者之性格。《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寤寐交挥":日思夜想都向往不已。
# 交挥:俱相奋发。,寐:睡着。,寤:醒着。
"但恨殊世":只遗憾生在不同时代,
# 殊世:不同时代。
"邈不可追":先贤的足迹无法追随。
# 追:追随。
"斯晨斯夕":从清晨到黄昏,
# 夕:晚。,晨:早。,斯:语助词。
"言息其庐":我在草庐中歇息。
# 庐:草庐。,言:语助词。
"花药分列":院子里一边药栏,一边花圃,
"林竹翳如":竹林的清阴遮住了庭除。
# 翳如:翳然,隐蔽貌。
"清琴横床":横放在琴架上的是素琴一张,
"浊酒半壶":那旁边还置放着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只是啊,终究赶不上黄唐盛世,
# 莫逮:未及。逮,及,赶上。,唐:指帝尧。陶渊明《赠羊长史》:“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黄:指黄帝。
"慨独在余":我深深地感慨自己的孤独。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四言诗,也是一首纪游诗。此诗歌咏春日大自然的明媚风光,展现了诗人于自然中涤荡心胸、修持品格并臻于陶然自乐的境界。同时,字里行间流露着因时世艰危而生的深沉孤独与惆怅。
2. 写作手法
用典:“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化用《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典故,意思是:在暮春时节,天气暖和得已经穿得住春装了,和五六个成年朋友一起,带上六七个少年人,到曲阜南面的沂水里入浴,再登上求雨的土坛,迎着春风的吹拂,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以“童冠齐业”“春服既成”重现孔子与弟子春日宴游的场景,借古贤的洒脱反衬自身“欣慨交心”的矛盾:既有对田园闲逸的向往,又暗含仕途失意的怅惘。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四句中,“时运”指四时运转不息,“袭”意为取用、穿上春服,“薄言”是仿《诗经》的语助词,无实际含义。这四句看似简单,若以五言诗凝练表达,可作“时运值良朝,春服出东郊”,但诗歌语言并非仅以简练为美,而需契合特定的抒情需求。陶渊明下笔舒缓铺陈四句,恰恰勾勒出诗人悠然自得、随心适意的情态。开篇“迈迈”“穆穆”两个叠词,声调悠长婉转,更强化了节奏的平缓感。其中“迈迈”状写时间一步一步推进的轨迹,“穆穆”描摹春色温和宁静的氛围,二者皆摒除了激荡强烈的情绪因子,仿佛整个时空的流转与诗人的意绪同频共振,形成和谐的韵律。后四句描绘郊外景致:山峦涤尽最后一缕云雾,展露清朗秀丽的轮廓;天宇笼罩着若有似无的淡淡云气,更显高远缥缈之姿;南风吹拂而过,在抽发的绿苗上留下踪迹,那些禾苗摇曳生姿,如同鸟儿振翅般欢欣。这些写景语句于简朴中见精巧,看似信手拈来,却精准地捕捉到自然之美。同时,这开阔悠远的画面,恰是诗人精神世界的象征——它广大、明朗、平和而充满生机。第二首转笔书写诗人在水边的游赏体验。“洋洋平泽”形容水势浩大且湖面平坦,诗人于湖边洗濯(“漱”亦为洗涤之意);“邈邈远景”状写远处景色辽阔迷蒙,引人瞩目、心生欢喜。这四句中,描写动作的两句极为简练,实则是四个动词的组合。“乃”与“载”无实际意义,主要作用是凑足音节、调和声调。写景的两句亦虚实相生,未让读者形成具体物象的认知,但其实际表达效果如何?洋洋水面与邈邈远景浑然一体,展现出大自然浩渺无涯、包容万物的宽广气象。诗人在湖中洗濯、于水边远眺,精神随目光延展弥漫,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四句旨在传递一种完整而难以言喻的感受与氛围,若某一处出现鲜明的线条或色块,便会破坏这种浑然天成的意境。后四句由此生发感想:凡事只求符合本心,不为世间荣利所驱,人生本就容易获得满足。举杯一饮而尽,在朦胧醉意中自得其乐——此乃暮春之游于自然中收获的欣喜。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人所共知,他病重时写给儿子的遗书中,仍提及“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但他对自然的热爱,更蕴含深层人生哲理:世人多因违背自然本性、追逐无止境的欲望,而陷入虚伪矫饰、倾轧竞争的境地,得则喜、失则忧,人生因此产生缺损与痛苦。而大自然无意识地循自身规律运转,无欲望、无目的,故而充实自由、完整无缺。人若能与自然同化,便能超越痛苦,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第三首前四句写诗人目光投注于湖中秋水,此中蕴含双重深意:既指个人心境的平静悠闲,亦喻指社会图景的和平安宁。这原是《论语》中曾点向往的理想境界,陶渊明却将其视为实有之事,借以寄托胸中感慨。他所处的时代,是喧嚣激荡的流血世界;自身则进不能实现济世之志,退又难以真正超然物外。加之“偶影独游”的孤独(与曾点所言“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的群游之景形成鲜明对照),怎能不令他心生感伤?“我爱其静,寤寐交挥”一句,以“静”字总括曾点所述之境,并直抒胸臆表达向往之深,以至日夜萦怀——盖因那种社会的安宁、人心的平和,是他所处世界最为匮乏之物;而友人之间相融无间、淡然神会的交往,亦是他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最后两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实则叹息理想中的时代与现实遥隔,向往的一切终究无法在现世中实现。第四首叙写游春归居所见之景。开篇两句写诗人自晨至夕流连于春景后,重返家中。接着以四句描摹庭园景致与室内陈设:镜头所至,小径两旁分列着花卉药草,绿树青竹交相掩映;床头横陈一张古琴,案上置半壶浊酒——画面虽未直写主人活动,却通过取景清晰传递出清静氛围,亦彰显主人清高孤傲的情怀。第二章中令诗人“陶然自乐”的酒在此复现,只是此刻似乎染上了忧伤的底色。酒中的陶渊明究竟是乐是忧?恐怕连他自己也难辨清。“黄唐”指传说中黄帝、唐尧统治的远古时代,据说彼时社会太平、人心淳朴。然而“黄唐莫逮”,那样的盛世已无法追及,“慨独在余”,唯有我一人独自感叹伤怀。这两句与第三章结尾意旨相近,不过是换了怀古的对象,却让伤今怀古的情绪在此再次回荡、加强,将诗人的感慨推向更深层的境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情感与内涵复杂而深沉。诗人虽从寄情自然中获得慰藉,却始终无法忘怀世情,更难以摆脱现实的压迫;他憧憬着太平社会与灵魂无负的理想之境,却深知其不可企及,本质上仍陷于痛苦之中。但无论欢欣抑或痛苦,诗中都以平淡笔触呈现,语言亦无雕琢痕迹。陶渊明所追求的人格是真诚冲和、不喜不惧,向往的社会是各得其所、怡然自乐,这使其诗歌形成了冲淡自然、平和闲远的独特风格。任何夸张或强烈的表达,都会破坏这种纯和之美,故而不为陶渊明所取。
# “翼”字写出性情。
清沈德潜《陶渊明集评议》
# 序文简静,小品上乘。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 句句生春。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 “闲咏以归,我爱其静”,静之为言,谓其无外慕也,亦庶乎知浴沂者之心。
清汤东涧《陶渊明集评议》
# 一幅活画。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 黄、农之感,寄意西山,此旨时或流露。
清沈德潜《陶渊明集评议》
上一篇:魏晋·陆云《赠汲郡太守诗》
下一篇:魏晋·陆机《赠斥丘令冯文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