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shǒu
èr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jiā
yán
jià
dāng
wǎng
zhì
zhōng
wèn
jūn
jīn
xíng
fēi
shāng
fēi
róng
wén
yǒu
tián
chūn
jié
wèi
shì
xióng
rén
jiǔ
xiāng
fēng
shēng
yǒu
gāo
shì
míng
chuán
qióng
xué
kuáng
chí
zhí
zài
bǎi
nián
zhōng

译文

辞家早起备车马,准备远行去无终。请问前行欲何为?不经商也不当兵。听说有位田子泰,节义崇高称豪英。虽然此人久已死,乡里承袭其遗风。在世之时名誉高,死后美名传无穷。不学奔走逐名利,荣耀只在一生中。

逐句剖析

"辞家夙严驾":辞家早起备车马,

# 严驾:整治车马,准备出行。,夙:早晨。

"当往志无终":准备远行去无终。

# 志:一作至。

"问君今何行":请问前行欲何为?

"非商复非戎":不经商也不当兵。

# 戎:从军。,商:经商,做买卖。

"闻有田子春":听说有位田子泰,

# 田子春:田子春:一作田子泰,即田畴,字子泰,东汉无终人。田畴以重节义而闻名。

"节义为士雄":节义崇高称豪英。

"斯人久已死":虽然此人久已死,

# 斯人:此人,指田畴。

"乡里习其风":乡里承袭其遗风。

# 习其风:谓继承了他重节义的遗风。

"生有高世名":在世之时名誉高,

# 高世名:在世上声誉很高。,生:生前,在世时。

"既没传无穷":死后美名传无穷。

# 既没:已死之后。

"不学狂驰子":不学奔走逐名利,

# 狂驰子:指为争名逐利而疯狂奔走的人。

"直在百年中":荣耀只在一生中。

# 百年中:泛指人活一世的时间。,直:只,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古九首(其二)》是陶渊明写的一首诗,以寻访高士田子泰故里的诗意叙事,构建了一个寄托理想人格的精神世界。诗人通过“辞家夙严驾”的郑重其事与“闻有田子泰”的仰慕之情,在虚实相生的笔法中,既塑造了“节义为士雄”的楷模形象,又暗讽了当时士人“市朝驱易进”的趋炎附势之风。诗中“斯人久已死”的怅惘与“乡里习其风”的欣慰形成张力,既表达了对已逝高士的追慕,又暗示节义精神薪火相传的可能。末句"忽值山河改"的历史沧桑感,将个人道德追求与时代巨变相联系,使这首拟古诗超越了单纯的怀古咏史,成为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对士人精神操守的深刻思考与自我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其二)》大约创作于南朝宋永初年间(420-421),正值刘裕废晋建宋的历史转折点。此时诗人虽已归隐田园多年,但面对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废、晋室倾覆的时局巨变,内心仍涌动着难以平复的家国之痛。全诗在保持陶诗一贯冲淡自然风格的同时,以“拟古”为表、“伤今”为里,将个人隐痛升华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乱世中高洁士人的精神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以庄重的辞家远行,暗示追寻理想的执着;“问君今何行”四句通过问答点明此行非为功名利禄,而是寻访“节义为士雄”的田子泰(春)故里。中段“斯人久已死”四句形成强烈反差:田子泰虽已离世,但其“高世名”与节义之风仍在乡里流传,彰显精神不朽的价值。结尾“不学狂驰子”以批判趋炎附势的“狂驰子”作结,通过“直在百年中”的短暂与“传无穷”的永恒对比,凸显诗人对节义精神的崇高礼赞。全诗在平实的叙述中暗含深沉的人生思考,将访古之行升华为对精神操守的坚守,体现了陶渊明在易代之际的价值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徐干《情诗》

下一篇:魏晋·曹丕《善哉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