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草空林":稀疏的野草,空寂的树林,
"丝丝冷雨挽风片":丝丝冷雨夹杂着风絮。
"瘦小孤魂":瘦小的孤魂,
"伴个人儿便":只求有个人儿作伴。
"寂寞泉台":寂寞的黄泉之下,
"今夜呼君遍":今夜一遍遍呼唤着你。
"朦胧见":恍惚间隐约看见。
"鬼灯一线":一盏鬼灯幽幽闪烁。
"露出桃花面":灯光映出一张桃花般的面容。
清代诗人、词人
黄仲则(1749~1783),清代诗人、词人。名景仁,字汉镛、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诸生,屡应乡试不第。乾隆四十一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授武英殿书签官。他常为生计奔走,贫病交迫而卒。黄仲则以诗名世,与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杨伦、吕星垣、徐书受并称“毗陵七子”。其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但语调清新,感情真挚动人。其咏物词亦有特点,如咏归鸦、瓦松、蝙蝠等,常与其悲咤之情相应。主要作品有《别老母》《沁园春·壬辰生日自寿时年二十四》《买陂塘·登白纻山》等。著有《两当轩集》。
1. 分段赏析
上阕:“细草空林,丝丝冷雨搀风片”以细腻笔触描绘荒寂秋景,“细草”与“空林”形成空间对比,突出环境的空旷寂寥。“冷雨搀风”四字精妙,既写出风雨交织的寒意,又暗示人物内心的凄凉。“瘦小孤魂,伴个人儿便”直白中见深意,“瘦小”二字既写鬼魂形态,又暗喻其生前际遇。“伴个人儿”的简单愿望,反衬出幽冥世界的极度孤独,令人读之恻然。下阕:“寂寞泉台,今夜呼君遍”点明场景转换,“泉台”代指阴间,“呼君遍”三字递进,将孤魂执念层层推进,仿佛能听见回荡在黄泉的呼唤声。“朦胧见。鬼灯一线”由听觉转入视觉描写,“朦胧”二字营造迷离氛围,“一线”鬼灯如豆,既写幽冥世界的阴森,又为下文埋下伏笔。“露出桃花面”是全词点睛之笔,以“桃花面”的明媚反衬鬼魂身份,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瞬的惊艳,既是对逝去美好的追忆,也是对生命无常的哀叹,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