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wén
yàn

朝代:清作者:黄仲则浏览量:3
shān
míng
luò
shuǐ
míng
shā
qiū
chéng
gǎn
huá
shàng
gāo
lóu
cǎn
wén
yàn
jìng
jiā
shuāng
qiān
cūn
chǔ
dài
yuè
tīng
jué
jiā
dào
liáng
chóu
suì
nián
nián
xīng
bìn
wèi
jiā

译文

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

逐句剖析

"山明落日水明沙":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

"寂寞秋城感物华":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

# 物华:自然景物。

"独上高楼惨无语":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

"忽闻孤雁竟思家":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

# 杵:捣衣声。,和:相伴。

"带月如听绝漠笳":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

"我亦稻粱愁岁暮":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

# 稻粱:稻和粱,谷物的总称。这里是比喻衣食生计。

"年年星鬓为伊加":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

# 星鬓:花白的头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客中闻雁》是清代黄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秋日景象发端,借秋城的清寂营造出宁静中透着凄清的氛围;颔联深入刻画诗人内心的孤寂哀伤,思乡之情由此触发;颈联勾勒出辽阔苍凉的秋日图景,使愁绪愈发浓重;尾联以自身处境收束,流露出对生计的忧虑与年华渐老的无奈。全诗意境悠远,情感深沉,在秋景的描绘中寄寓了诗人的身世感慨与思乡之情,秋悲之意始终萦绕其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词人

黄仲则(1749~1783),清代诗人、词人。名景仁,字汉镛、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诸生,屡应乡试不第。乾隆四十一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授武英殿书签官。他常为生计奔走,贫病交迫而卒。黄仲则以诗名世,与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杨伦、吕星垣、徐书受并称“毗陵七子”。其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但语调清新,感情真挚动人。其咏物词亦有特点,如咏归鸦、瓦松、蝙蝠等,常与其悲咤之情相应。主要作品有《别老母》《沁园春·壬辰生日自寿时年二十四》《买陂塘·登白纻山》等。著有《两当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客居他乡,面对山、落日等秋景,在寂寞秋城心生对物华变化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客居闻雁这一情境,表达了诗人羁旅之愁、思乡之苦以及对生活压力的悲叹。

2.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净。“寂寞秋城感物华”则点明了诗人的孤独心境和对四季变化的感慨。诗人独自客居他乡,在这寂静的秋天里,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万物的变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颔联写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心情凄惨,默默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则是一个转折,忽然听到一只孤雁的叫声,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孤雁的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颈联通过描写霜起千村杵、月照绝漠笳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和霜欲起千村杵”描绘了霜即将凝结时,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带月如听绝漠笳”则通过想象,将月光下的寂静与边关的胡笳声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年终生计的忧虑和因思念而增添白发的感慨。“我亦稻粱愁岁暮”表达了诗人对年终生计的担忧,为生活而发愁。“年年星鬓为伊加”则写出了诗人因为思念家乡而增添了白发,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叶小鸾《游仙诗(琼章亡后,仲韶梦青衣小鬟持寄)》

下一篇:清·李邺嗣《西陵绝句诗十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