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轻阴晚自开":淡淡的阴云薄雾傍晚自行散开,
# 开:消散。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轻阴:淡云,薄云。唐刘禹锡《秋江早发》诗:“轻阴迎晓日,霞霁秋江明。”,漠漠:迷蒙一片。《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青天白日映楼台":万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着楼台。
# 青天白日:谓天气晴好。宋杨万里《明发房溪》诗:“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曲江水满花千树":曲江上春水弥漫两岸繁花千树,
"有底忙时不肯来":你有啥事那么忙啊一直不肯来。
# 时:相当于“啊”,语气词。,有底:有何,有什么事?对这句问话,白居易有诗《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作答:“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友诗。描绘了在久雨初晴的傍晚,曲江两岸水满树花繁茂的美好春日之景,营造出清新明快且充满生机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能一同欣赏如此美景的遗憾与嗔怪之情,侧面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曲江水满花千树”此句描绘出曲江春水涨满、两岸繁花千树的明媚艳丽之景,将如此美好的春景展现出来,然而友人却未能前来共赏,通过美景与友人爽约的衬托,更加突出诗人对友人爽约的遗憾与埋怨之情,强化了诗人因友人缺席而产生的失落之感。
3. 分段赏析
“漠漠轻阴晚自开”:此句开篇点出天气状况。“漠漠”描绘出傍晚时分天空中那层淡淡的、弥漫开来的阴霾,给人一种轻柔、朦胧之感。“轻阴”进一步强调了阴云的轻薄,并非浓重压抑。而“晚自开”则巧妙地写出了天气的动态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这层轻阴自然而然地散开,预示着天气即将放晴,为后文明媚春光的展现埋下伏笔,让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阴云逐渐消散的画面,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期待之感。“青天白日映楼台”:紧承上句,轻阴散开后,“青天白日”豁然展现,晴朗的天空与白日交相辉映,光芒四射。“映楼台”则描绘出这明亮的天光映照在楼台之上的景象,蓝天、白日、楼台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丰富的画面。楼台在阳光照耀下,轮廓更加清晰,仿佛被镀上一层金边,凸显出春日景色的明媚与壮丽,将美好春天的动人之处进一步展现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春日活力。“曲江水满花千树”:视角转至曲江。“曲江水满”描绘出雨后曲江涨水的情景,江水充盈,波光粼粼,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花千树”则生动地展现出岸边繁花似锦、千树竞放的繁茂景象,无数花朵在枝头争奇斗艳,色彩缤纷,将春天的绚烂多彩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句通过对水与花的描写,从视觉上强化了春天的美好,红花绿树与满溢的江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极具感染力的春日曲江图,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春天的浓郁气息和蓬勃生机。“有底忙时不肯来”:在前文极力描绘曲江春日美景之后,笔锋陡然一转。“有底忙时”以一种略带口语化的表达,仿佛诗人在与友人面对面询问,带着一丝好奇与不解,询问友人究竟是有多忙碌。“不肯来”则直接表达出对友人未能一同前来欣赏如此美景的嗔怪之情。这种嗔怪并非真的生气,反而更像是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调侃,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既抒发了对友人不至的遗憾,又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陶醉以及希望与友人分享的迫切心情,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专为寄给白居易而作,字里行间,除了满溢着自身的热烈情感,还隐隐透露出对对方爽约的惋惜与埋怨。然而,诗人并未直白地宣泄自己苦等不至的失望、埋怨之情,而是匠心独运地着力描绘曲江雨后的清新之美。只见雨后的曲江,空气澄澈,景物明丽,独具一番韵味。诗中对曲江春日的景致,尤其是楼台花树的迷人风姿,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这般美好景象越是被刻画得细致入微,就越能让人感受到辜负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的遗憾。诗的末句,仅以一句轻轻的询问收尾,语气极为委婉,却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展现得入木三分。由此,诗人精巧的构思可见一斑。
# 《苍梧杂志》云:退之尽是直道,更无斧凿痕。人多嫌退之律诗不工,使鲁直为之,未必能得如是气象。唐人谓此四句可敌一部《长庆集》,诚然。
宋何汶《竹庄诗话》
# “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按:此二句出张籍《与贾岛闲游》诗)亦是此意。
明杨慎《升庵诗话》
# 以落句转合,有抑扬,有开阖,此格唐诗中亦不多得。郑云叟《招友人游春》一首,实得此诗落句之髓而广之者。敖英发云:前三句序曲江胜游之景,落句恨舍人不得同之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语入诗便趣(末句下)。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酝酿有风致。
清蒋抱玄《评注韩昌黎诗集》
# 以末一句作转合,格高亦韵甚。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首句、二句写春游。三句言曲江水既满,花放且至千树,极写春游之乐,实已转变,注在白舍人身上。故四句发之,如顺流之舟,诘白舍人云:“有何事忙至是而不来游也?”此首分二层写,前半同张员外春游,后半寄白舍人。凡题之类是者可以为法。(品)流动。
近代朱宝莹《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