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连江夜入吴":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
#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属地。吴:一作湖。,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江:一作天。,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 孤:独自,孤单。,楚山:楚地的山。春秋时期楚国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楚地附近的山就被称为楚山。,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平明:清晨,天亮的时候。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
#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丹阳城南秋海阴":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
#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丹阳城北楚云深":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 楚云:指楚天之云。
"高楼送客不能醉":在芙蓉楼上送别友人不能喝醉,
# 不能醉:因为离绪太浓,加上“谤议沸腾”再次而起,难以痛饮,故而不能醉。,高楼:指芙蓉楼。
"寂寂寒江明月心":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 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送别诗,以芙蓉楼送别友人辛渐的场景为背景,既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融入了对自身清正品格的明志之意。
2. 写作手法
渲染:“寒雨连江夜入吴”,以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含蓄地写出了凄凉之情。烘托:“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诗人描绘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起兴:“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诗人先从“秋海阴”“楚云深”写起,以景起兴,然后再写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互文:“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这两句是互文,两句的意思要放在一起解释,是说诗人站在丹阳城的高楼上,放眼望去,江水茫茫,烟波浩渺,阴沉沉的云,仿佛诗人的心情一样沉重。情景交融:“平明送客楚山孤”意思是黎明分手,写出离别的仓促,“楚山孤”既写出了楚山的孤耸,也写出了作者因友人离去而有深感孤独,是情景交融的写法。比喻:“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意思是我的心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些的议论,几次被贬。诗人用这个比喻来回击那些污蔑之词,也是对自己的友人的告慰。照应:“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置于玉壶的冰心比喻,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3. 分段赏析
这两首诗所描写的送别时间与场景,其实是倒过来的。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清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则追溯到前一晚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的场面。第一首写的是清晨送别,临别嘱托深情。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寒雨”指秋天的冷雨,“连江”意为江水漫漫,夜入吴则是指夜里抵达润州,润州古属吴地。王昌龄当时任江宁县丞,从江宁出发,陪友人辛渐至润州,两人在这里分别。秋雨满江的夜晚抵达润州,为离别增添了几分萧瑟,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黎明时分,客指辛渐,楚山则代指辛渐即将经过的楚地山川。天刚亮,诗人便起身送别,远远望见孤耸的楚山,心中倍感寂寞。“平明”接续“夜入”,从夜晚同行到黎明送别,行色匆匆,未及流连,令人唏嘘。“楚山孤”不仅写出山色的孤峭,也寄托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愈发浓烈的孤寂之情。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人临别前托辛渐带去的话。洛阳是当时的重要城市,作者的亲友多在那里。冰心,比喻心地清澈纯洁,玉壶,比喻品格高洁。此二句的意思是:若洛阳的亲友问起我,请你转告他们,王昌龄依旧心如冰壶般清明坦荡。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嘱托,也是诗人对诽谤流言的回应,表明自己无愧于心,坚持操守,光明磊落。早在六朝时,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比喻高洁的品格,唐代姚崇《冰壶诫》后,更成士人自勉之典。王昌龄借此自喻,既是自信,也表达了与洛阳友人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这番话并非刻意辩白,而是平静地表达自我品格的坚持,以无言胜有言。诗中写景抒情,景中含情,自然浑成。寒江夜雨、孤山晨色,映衬了离别的清冷,亦展现了诗人豁达坚韧的性格。孤耸的楚山与冰心玉壶,暗暗呼应,勾画出诗人高洁自持的形象,含蓄中自有深意。第二首诗写的是送别前一晚的情景,诗人站在芙蓉楼上,目送辛渐即将远行。开头“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并非实写南望见海,北望见云,而是从城中远眺,江水茫茫,烟波浩渺,云层厚重,天地一片阴沉,正如诗人离别时的沉重心境。第三句“高楼送客不能醉”,点明题旨。诗人登楼饯别,虽把酒送行,却因离情难舍,心绪难平,终不能畅饮尽欢,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末句“寂寂寒江明月心”,以景结情,寒江寂静无声,诗人心境亦是孤寂冷清,唯有一轮明月,与他内心的澄明纯净相照应。明月映寒江,喻示诗人在逆境中依然自守本心,襟怀坦然。
4. 作品点评
秋海、楚云、寒江、明月,诗人以景寄情,笔触虽显凄凉,意境却格外辽阔。面对如“寂寂寒江”般冷清萧瑟的处境,身受诽谤攻击,诗人内心虽难免孤寂与痛楚,却始终守住一颗明月般清澈纯净的心,坦然自持,从容以对。
# 炼格最高。“孤”字时作一语。后二句别有深情。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周珽曰:神骨莹然如玉。薛应旂曰:多写己意。送客有此一法者。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古诗“清如玉壶冰”,此自喻其志行之洁,却将古句运用得妙。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
# 唐人多送别妙作。少伯诸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上二句送时情景,下二句托寄之言,自述心地莹洁,无尘可滓。本传言少伯“不护细行”,或有所为而云。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自夜至晓饯别,风景尽情描出。下二句写临别之语。意在言外。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玉壶本纯洁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谓纤尘不染。其对洛阳亲友之意,乃自愿隐论,毋烦招致。洛阳虽好,宁动冰心。左太冲诗:“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正与同意。但此诗自明高志,与送友无涉。故作第二首云:“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叙出芙蓉楼饯别之意。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