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不更息":树叶纷纷飘落,一片接着一片,不再有生长的气息,
# 不更息:不再停息。谓风吹秋叶飞散不停。息:繁殖,滋生。此指生长的气息。
"断蓬无复归":折断了的蓬草,吹散后再也不会飞转而归。
# 断蓬:断了根的秋蓬。蓬:蓬草。
"飘飖终自异":它们如此随风飘荡,最终要各自停留在不同的地方,
# 飘飖终自异:形容秋叶秋蓬为风所吹拂飘飘分散。
"邂逅暂相依":既然是偶然相遇,那就暂且快乐地相偎相依。
# 邂逅:指不期而遇,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
"悄悄深夜语":寂静的夜深时分,我们依旧在低声共语,
# 悄悄:指声音低微,不声不响。多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
"悠悠寒月辉":秋月悠悠,洒落微寒的清辉。
"谁云少年别":谁会知道我们这两个青春少年相互道别,
"流泪各沾衣":竟然是泪水沾湿了各自的衣襟。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以落叶、蓬草为意象起兴,通过描绘深夜絮语、泪湿衣襟等场景,抒发了两位青年学子因科考分离时的深切羁绊与人生漂泊之感。全篇语言质朴自然,以“落叶”“蓬草”的动态意象暗喻人生际遇的无常流转,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挚的情感张力,展现了唐代文人重情重义的精神品格。
2. 写作手法
起兴:“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以“落叶”“断蓬”两种秋日意象起兴,通过自然物象的飘零无依,引出离别主题。衬托:正衬,“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中“落叶”“断蓬”的衰飒意象,衬托出二人科场失意、漂泊无依的境遇。
3. 分段赏析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两句以秋日落叶与断蓬为意象起兴。落叶“不更息”暗喻漂泊无定的境遇,断蓬“无复归”象征人生无常的境况,二者共同勾勒出韩愈与陈羽科场失意后相遇又离别的萧瑟场景,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情感基调。“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承接上一联的漂泊意象。“飘飖”呼应落叶断蓬的无根状态,强调二人命运的殊途;“邂逅”则点明此次相遇的偶然性,“暂相依”更凸显聚散无常的无奈,既流露对短暂友情的珍视,又暗含对前路孤寂的隐忧。“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通过细节描写深化离别情谊。“悄悄”与“悠悠”形成动静对照:深夜低语的私密性与寒月清辉的冷寂感交织,既展现二人推心置腹的倾诉,又以月辉之“寒”反衬离情之深切,无声中透出无尽怅惘。“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以反问收束全诗。表面否定“少年别”的悲情传统,实则通过“流泪沾衣”的细节直击人心,将少年意气的豪迈与离别的酸楚融于一体,既显韩愈坦荡胸襟,又暗藏失意文人特有的敏感与深情。
上一篇: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
下一篇:唐·王建《送人游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