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chéng
nán
shí
liù
shǒu
cháo
shào
nián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2
zhí
chūn
cháng
jiǔ
dōu
jiāng
mìng
huā
zhǐ
zhī
xián
xìn
jué
suí
chē

译文

直接将整个春天都拿来换酒畅饮,甚至不惜把性命都搭进去只为求取花朵。只知道悠闲地任由马儿随意漫步,却浑然不觉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跟着别人的车子走了。

逐句剖析

"直把春偿酒":直接将整个春天都拿来换酒畅饮,

"都将命乞花":甚至不惜把性命都搭进去只为求取花朵。

# 乞:音气。

"只知闲信马":只知道悠闲地任由马儿随意漫步,

"不觉误随车":却浑然不觉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跟着别人的车子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五言绝句。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少年的放纵生活,并通过嘲讽的语气表达了对他们不思进取的批评。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首句“直把春偿酒”:以“直把”二字,表现出少年的豪放不羁,将春天的美好时光都用来饮酒作乐,不顾及未来的生活。次句“都将命乞花”:进一步描绘少年的放纵生活,他们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乞求花朵,表现出对物质享受的极度追求。第三句“只知闲信马”:通过“闲信马”的意象,表现出少年的无所事事,只知道悠闲地骑马游荡,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末句“不觉误随车”:以“不觉误随车”作为结尾,暗示少年在放纵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盲目地跟随他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写直接把春天当作可以用来偿还酒债的资本,甚至把性命都用来乞求花朵。“直把春偿酒”体现出一种对春天美好时光极度挥霍的态度。春天本是充满生机、适合奋进拼搏的季节,但诗中少年却将其视作可随意用来换酒消遣之物,展现出他毫无节制、及时行乐的心态。“都将命乞花”则进一步夸张地表现出少年的荒唐。将生命都用来乞求花朵,意味着他完全不顾及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只沉迷于表面的、物质上的享受,把精力都放在了追求无关紧要的事物上。后两句“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是写只知道悠闲地任由马随意行走,却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跟着别人的车子走了。“只知闲信马”描绘出少年无所事事、漫无目的的状态。他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只是随波逐流,任凭马儿随意前行,体现出一种消极、懈怠的生活态度。“不觉误随车”则揭示出少年缺乏自主意识和判断力。他在盲目跟从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偏离了原本可能的正确方向,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失去了自我。这不仅是对少年个人行为的批判,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年轻人缺乏独立思考、盲目跟风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寻香山湛上人》

下一篇:唐·韩愈《落叶送陈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