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ún
xiāng
shān
zhàn
shàng
rén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2
zhāo
yóu
fǎng
访
míng
shān
shān
yuǎn
zài
kōng
cuì
fēn
yūn
gèn
bǎi
xíng
shǐ
zhì
zhàng
xún
rén
jiě
biān
zàn
tíng
shí
mén
shū
huō
xiǎn
huáng
jìng
zhuǎn
sēn
suì
xīn
xiāng
féng
qīng
tán
xiǎo
mèi
píng
shēng
zhēn
yǐn
lěi
tàn
lǎo
zhāo
tián
shān
sēng
guī
sōng
quán
duō
xiǎng
tái
ráo
kǒu
wén
zhōng
shēng
lín
duān
shí
xiāng
yuàn
yán
tóu
shān
shēn
shì
liǎng
xiāng

译文

清晨出游去寻访名山,山在一片空明翠绿之中显得很遥远。山中云气弥漫,绵延百里,直到太阳落山我才到达。我拄着拐杖去寻找老朋友,解下马鞭,暂时停下坐骑。石门十分险峻开阔,竹林小径弯弯曲曲,显得格外幽深。僧人朋友高兴地和我相逢,我们清谈至天亮都难以入眠。我生平仰慕真正的隐士,多日来探寻这奇异之境。村野老人清晨进入田间劳作,山中僧人傍晚回到寺庙。松间泉水发出许多超逸的声响,长满青苔的墙壁充满古朴的意趣。在谷口听到钟声,在树林顶端闻到香气。我真心希望能投身这座山,将自身与尘世一同抛弃。

逐句剖析

"朝游访名山":清晨出游去寻访名山,

"山远在空翠":山在一片空明翠绿之中显得很遥远。

# 在:一作“若”。

"氛氲亘百里":山中云气弥漫,绵延百里,

"日入行始至":直到太阳落山我才到达。

"杖策寻故人":我拄着拐杖去寻找老朋友,

"解鞭暂停骑":解下马鞭,暂时停下坐骑。

"石门殊豁险":石门十分险峻开阔,

# 豁:一作“壑”。

"篁径转森邃":竹林小径弯弯曲曲,显得格外幽深。

# 森:一作“深”。,篁:竹田。

"法侣欣相逢":僧人朋友高兴地和我相逢,

"清谈晓不寐":我们清谈至天亮都难以入眠。

"平生慕真隐":我生平仰慕真正的隐士,

"累日探奇异":多日来探寻这奇异之境。

# 探奇异:或作“探奇异”、“求灵异”、“探多异”等。探:一作“求”。奇:一作“灵”。

"野老朝入田":村野老人清晨进入田间劳作,

# 田:一作“云”。

"山僧暮归寺":山中僧人傍晚回到寺庙。

"松泉多逸响":松间泉水发出许多超逸的声响,

# 逸:一作“清”。

"苔壁饶古意":长满青苔的墙壁充满古朴的意趣。

"谷口闻钟声":在谷口听到钟声,

# 谷口闻钟声:“谷口二句”,近本以上二句在第五第六。

"林端识香气":在树林顶端闻到香气。

"愿言投此山":我真心希望能投身这座山,

"身世两相弃":将自身与尘世一同抛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寻香山湛上人》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寻访香山湛上人的过程与所见所感。诗的开篇写诗人远道而来寻访香山,路途遥远且充满神秘的氛围。“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等句勾勒出山脉的青葱与云雾缭绕的景象。接着描述到达后的情景,与故人相逢的喜悦,“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体现出两人相谈甚欢。随后诗人描绘了山中的生活场景,如野老劳作、山僧归寺,还有松泉、苔壁、钟声、香气等充满禅意与自然意趣的事物。最后诗人表达出想要投身此山,抛弃身世的愿望,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开篇点明诗人清晨出发去寻访名山,“山远在空翠”写出山的遥远与被翠色笼罩的样子,“氛氲亘百里”描绘出山脉间云雾弥漫的壮观景象,“日入行始至”强调路途遥远,诗人直到傍晚才到达,为下文寻访的所见所感做铺垫。“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诗人拄着拐杖寻找老朋友,途中下马停歇。“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细致地描写了香山的景色,石门的险峻开阔和竹林小径的幽深,展现出香山独特的自然风貌,也暗示了隐者居所的清幽。“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与老朋友相逢后,两人高兴地清谈至天亮,“法侣”点明湛上人的僧人身份。“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表明诗人平素就倾慕真正的隐士,所以多日来探寻这奇异之地,体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这几句描绘了山中的生活场景,野老清晨劳作,山僧傍晚归寺,松泉发出超逸的声响,长满青苔的墙壁充满古意,从不同角度展现出香山的宁静与充满禅意的氛围。“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在谷口听到钟声,树林顶端闻到香气,最后诗人表达出想要投身此山,抛弃自身与尘世的愿望,将前面所描写的香山的清幽、宁静与自己的向往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莫种树》

下一篇: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