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éng
yuè
sēng

朝代:唐作者:怀素浏览量:2
zhù
róng
gāo
zuò
duì
hán
fēng
yún
shuǐ
zhāo
qiū
wàn
chóng
yuè
yóu
jìn
huǒ
lái
bái
lěng
qīng
sōng

译文

祝融峰高耸如座,正对着清冷的远峰,云雾与流水映照山丘,层层叠叠绵延无数重。五月盛夏仍穿着僧衣,仿佛靠近火源般燥热,起身时看见白鹤飞过,青松的寒意扑面而来。

逐句剖析

"祝融高座对寒峰":祝融峰高耸如座,正对着清冷的远峰,

# 祝融:祝融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主峰,高达一千二百九十米。相传祝融为燧人氏后裔,带领其部族在南岳以狩猎为生。黄帝南巡时,封其为火官,后人奉为火神。山以此得名。现仍有祝融殿古迹。

"云水昭丘几万重":云雾与流水映照山丘,层层叠叠绵延无数重。

# 昭:同“照”。

"五月衲衣犹近火":五月盛夏仍穿着僧衣,仿佛靠近火源般燥热,

# 衲衣:僧人所服百衲衣。

"起来白鹤冷青松":起身时看见白鹤飞过,青松的寒意扑面而来。

# 起来白鹤冷青松:最后二句谓山高天寒,人、鹤、松皆有寒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衡岳僧》是唐代诗僧怀素创作的七言绝句,以简练笔触描绘南岳衡山的修行场景,表达对高僧超然境界的敬仰。前两句勾勒衡山主峰祝融的巍峨,云雾与山峦交叠的壮阔景象,暗喻修行者身处高远之境;后两句清寒形成对比,既写实南岳气候多变,又以“冷青松”的意象象征禅者内心的澄澈,末句高僧不染尘俗的淡泊心境。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生,如“云水昭丘”以动态云雾反衬山势静穆,“白鹤冷松”借物象传递禅意,形成“热景衬冷心”的独特意境。怀素作为书法家兼诗僧,其诗风与狂草的恣意形成反差,此诗以冷静观察入笔,通过环境与心性的呼应,展现南岳僧人“外冷内定”的修行境界,体现唐代禅诗返璞归真的美学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僧人、书法家

怀素(725?~785?),唐代僧人、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祖籍长沙(今属湖南)。幼出家为僧,喜草书。家贫无纸,乃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或漆盘漆板代纸,长此以往,板盘皆被书穿。怀素以狂草闻名于世,史称“草圣”,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其草书笔势圆转飞扬,狂纵放逸,变化多端而法度具备,晚年趋于平淡。李白赞其“草书天下称独步”。其作品在宋朱长文《续书断》中被列为妙品。主要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论书帖》《圣母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禅诗。诗歌以简练笔触勾勒南岳衡山的修行场景,通过“祝融高座”“云水昭丘”等意象展现山势高峻与云雾缭绕的宗教氛围,暗喻高僧远离尘嚣的修行境界。诗中“五月衲衣犹近火”与“白鹤冷青松”形成冷热对比,既写实南岳气候特征,又以“冷”字点化禅者澄澈心性,末句“冷青松”更暗示修行者如松柏般坚韧、如鹤般超逸的精神品格,体现唐代禅诗返璞归真的美学特质。

2. 分段赏析

首句“祝融高座对寒峰”以“祝融峰”为南岳主峰的地理特征开篇,借“高座”暗喻修行者如高山般巍然的精神高度,“寒峰”则暗示修行环境的清寂,形成冷峻与崇高的宗教意象。次句“云水昭丘几万重”中“昭”同“照”,以云雾缭绕、山重水复的视觉层次,渲染南岳林泉幽深的修行氛围,呼应“宗教圣地”的地理特征。第三句“五月衲衣犹近火”转入实写,通过“五月”湿热气候与“衲衣近火”的触觉反差,既体现南岳独特地理气候,又以僧人衣衫单薄却安于修行的细节,暗赞高僧苦修精神。末句“起来白鹤冷青松”收束于禅意升华,“白鹤”象征超逸,“冷青松”以松柏经寒不凋的特性,隐喻修行者澄澈心性,末字“冷”更点出禅者不染尘俗的淡泊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鱼玄机《春情寄子安》

下一篇:唐·李贺《莫种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