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弄白髭须":对着镜子摆弄着新生的白胡子,
"如何作老夫":心里不禁感慨:怎么就变成老头了呢?
"浮生长勿勿":人生短暂,忙碌奔波,一刻不停,
"儿小且呜呜":孩子还小,只能在家哇哇大哭。
"忍过事堪喜":忍耐过后的平安让人欣慰,
"泰来忧胜无":平安到来时,之前的忧愁就显得多余了。
"治平心径熟":熟悉了平和的心境,
"不遣有穷途":就不会让自己陷入绝境。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镜弄白髭须,如何作老夫。”诗人通过“镜弄白髭须”描写自己在镜中看到白发,感叹岁月流逝,难以接受自己已步入老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增长的无奈和对老去的不甘。颔联:“浮生长勿勿,儿小且呜呜。”诗人感慨人生短暂(“浮生长勿勿”),而自己的孩子还小(“儿小且呜呜”),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家庭责任的焦虑。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颈联:“忍过事堪喜,泰来忧胜无。”诗人认为,忍耐过困境后,平安时光更值得珍惜(“忍过事堪喜”),而平安来临时,之前的忧虑显得多余(“泰来忧胜无”)。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豁达态度。尾联:“治平心径熟,不遣有穷途。”诗人表示,通过内心的修炼,熟悉了平和的心境(“治平心径熟”),不会让自己陷入绝境(“不遣有穷途”)。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心灵平和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上一篇:唐·常建《送宇文六》
下一篇:唐·陆凭《咏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