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苑外草萧萧":长洲苑外草木萧萧,
# 萧萧:风吹草动的声音。,长洲苑:春秋时吴王阖闾游猎之地。在今苏州市西南。
"却算游程岁月遥":回首旅途,只觉山水辽远岁月遥遥。
# 遥:远。,游程:即旅程。“游”字通“邮”字。
"唯有别时今不忘":唯有分别时的那番情景至今都没有忘怀,
"暮烟秋雨过枫桥":眼前枫桥,暮烟笼罩,秋雨凄凄。
# 枫桥:地名。在今苏州西郊。为当年作者送别冯秀才之地。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人题材的诗。诗中通过回忆往昔与友人冯秀才分别的场景,描绘出一幅带有时间跨度与空间感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却算游程岁月遥”是虚写,回忆过往的游历行程,感慨时光久远;“暮烟秋雨过枫桥”则是实写眼前之景,将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的情境相结合,使情感表达更有层次感。触景生情:“暮烟秋雨过枫桥”,诗人在深秋时节,看到草木摇落的景象,由此触发对曾经与友人分别场景的回忆,进而引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情感的表达自然且真挚。
3. 分段赏析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诗人眼前是长洲苑外草木摇落之景,“萧萧”生动展现出秋意。“长洲苑”点明空间,“游程岁月遥”则体现时间久远。时空交错,既描绘出诗人独立苑中凝望的神情,又将遥远往事拉至眼前,使往昔送别场景如在目前,拓展了诗的意境,加深了情感深度。“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此句体现出真挚友情不会被时光冲淡。诗人回忆起当年友人趁着暮烟秋雨走过枫桥离去的画面,虽未直接描写自己送别时的凝望,但一个“过”字,让友人离去的场景如“孤帆远影碧空尽”般浮现。“别时”与“至今”今昔对照,“过枫桥”转换空间,再次运用“时空交感”,生动呈现出一幅包含时间与空间维度的画面,令人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