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yǒu
suǒ
jiàn
zuō

朝代:清作者:萧抡谓浏览量:3
rén
xīn
liáng
miáo
yǎng
nǎi
zhǎng
miáo
quán
shuǐ
guàn
xīn
yǎng
shū
xiōng
jiā
xiǎng
yuè
shū
ěr
shī
jīng
shuǎng

译文

人的心如同一颗优良苗,只有得到精心的养护才能生长。苗的生长需要泉水的灌溉,心灵则需要道德的教育。人一天不读书,心中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一个月不读书,就感觉到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

逐句剖析

"人心如良苗":人的心如同一颗优良苗,

"得养乃滋长":只有得到精心的养护才能生长。

"苗以泉水灌":苗的生长需要泉水的灌溉,

"心以理义养":心灵则需要道德的教育。

"一日不读书":人一天不读书,

"胸臆无佳想":心中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 胸臆:内心深处的想法。

"一月不读书":一个月不读书,

"耳目失精爽":就感觉到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

# 精爽:精神、魂魄、犹言神清气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书有所见作》是清代诗人萧抡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属于劝学题材的作品。通过“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读书对人的精神滋养作用。诗中“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两联,体现了清代文人重视读书修身的普遍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萧抡谓,清代诗人,字号不详,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其生平已无法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劝学诗。介绍了人心如同禾苗需要滋养才能生长,而滋养心灵的正是读书学习这一道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说明了持续读书对保持思想活跃、精神饱满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清代文人重视读书修身的思想观念。

2. 写作手法

比喻:“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将人心比作需精心培育的禾苗,二者皆需持续滋养方能成长。苗无泉则萎,心无理义则蔽,通过具象的植物生长规律,揭示精神修养的渐进性。

3. 分段赏析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一句,以“人心”比作“良苗”,形象地指出人的心灵如同幼苗一般,需要得到滋养才能不断生长,奠定了全诗劝学的基调。“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句,进一步说明良苗依靠泉水灌溉才能生长,而人心则需要用“理义”来滋养,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心灵成长的重要性。“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句,具体描绘了短期不读书带来的影响,指出只要一天不读书,人的胸中就会缺乏美好的想法,展现了疏于读书的危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一句,继续深化这一观点,说明如果一个月不读书,人的耳目就会失去敏锐的感觉,进一步强调了持续读书对保持思想活跃和精神饱满的重要作用。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行文如流水般自然畅达,深刻阐述了读书修身的重要价值与持之以恒的必要性。诗中不仅强调读书本身的意义,更着重指出要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唯有坚持不懈地研读,方能实现认知能力的持续提升与个人修养的终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

下一篇:清·郑板桥《新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