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院落夜溶溶":清明时节的院落,夜色柔和温润,
"宠柳娇花让雪丛":受宠的柳树与娇艳的繁花,都让位于雪白的梨花丛。
"乱搅三眠飞絮白":白色的柳絮在风中胡乱地飞舞嬉戏,
"浪搀百子石榴红":红色的石榴花随意地与梨花相互映衬。
"烧残高烛东风后":东风吹过之后,高燃的蜡烛已烧尽残烛,
"掩却重门细雨中":细雨之中,层层门户悄然掩闭。
"闻向花间歌法曲":听说有人在花丛间高唱着宫廷雅曲,
"应怜江海白头翁":应当会怜惜那漂泊江海的白发老翁吧。
程嘉燧(1565~1643)明代书画家、诗人。字孟阳,号松圆、偈庵,又号松圆老人、松圆道人、偈庵居士、偈庵老人、偈庵道人。晚年皈依佛教,释名海能。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今安徽休宁)人,应试无所得,侨居嘉定,折节读书,工诗善画,通晓音律,与同里娄坚、唐时升,并称“练川三老”。谢三宾合三人及李流芳诗文,刻为《嘉定四先生集》,有《浪淘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清明院落夜溶溶,宠柳娇花让雪丛”,点明时间是清明之夜,地点在周家院落。“夜溶溶”描绘出夜晚柔和、静谧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宠柳娇花”本是被宠爱的春日繁花,然而在如雪般盛开的梨花面前,它们却甘愿让出风头。一个“让”字,赋予了梨花超凡脱俗的气质,使其成为画面的中心,瞬间吸引了读者的目光。颔联“乱搅三眠飞絮白,浪搀百子石榴红”,从动态和色彩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梨花的魅力。飞絮在风中肆意飞舞,仿佛在与梨花嬉戏搅闹;石榴花则红得热烈,与洁白的梨花相互映衬。“乱搅”“浪搀”两个词,赋予了飞絮和石榴花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红白对比鲜明,更凸显出梨花的纯净与高雅。颈联“烧残高烛东风后,掩却重门细雨中”,笔锋一转,将场景从热闹的赏花氛围拉回到静谧的室内。高烛燃尽,暗示时间已晚,东风过后,增添了几分凉意。重门在细雨中掩闭,营造出一种清幽、寂寥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悄然流逝和赏花后的落寞。尾联“闻向花间歌法曲,应怜江海白头翁”,由景入情。听到友人在花间欢快地歌唱法曲,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自己如同漂泊在江海的白头翁,历经沧桑,与这欢快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友人应怜惜自己的孤独与身世飘零,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怅惘以及对身世的感慨。
上一篇:明·童冀《冬日道中》
下一篇:明·王彦泓《宾于席上徐霞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