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wéi
shí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jūn
qīng
yǎn
gòng
yǒu
bái
yún
xīn
xiàng
dōng
shān
lìng
chūn
cǎo
shēn

译文

我与您是意气相投的朋友,都有着归隐的心思。还没有去东山隐居,一天天春草的颜色渐渐变得深郁。

逐句剖析

"与君青眼客":我与您是意气相投的朋友,

# 青眼客:喻指意气相投的好友。青眼:比喻对人看重或喜爱,亦指知己。

"共有白云心":都有着归隐的心思。

# 白云心:喻指远离尘世之心。

"不向东山去":还没有去东山隐居,

# 东山:指隐居之地。,向:一作向。

"日令春草深":一天天春草的颜色渐渐变得深郁。

# 深:茂盛。,令:使。,日:一作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韦穆十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韦穆的赠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志同道合的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青眼”和“白云心”等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深情流露,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王维诗歌的自然与婉约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赠韦穆十八》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给友人韦穆的一首诗。韦穆与王维志同道合,皆有隐逸之心。从诗中内容来看,王维与韦穆似乎曾有归隐东山的约定,但未能如愿。王维因此作诗相赠,劝友人及早归隐山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能实现隐逸生活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友兼表达隐逸情怀的诗。诗中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韦穆之间深厚的友情,借“青眼”“白云心”等意象,描绘出他们共同的高洁志趣和淡泊情怀,表达了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青眼”典故,出自阮籍,表达对韦穆的器重与喜爱,显示二人情谊深厚;“东山”用谢安隐居东山之典,暗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语:“不向东山去”以反语形式表达诗人内心的向往和无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为一段,“与君青眼客”,王维用“青眼”这一典故,直白地表明自己对韦穆的器重与欣赏,说明二人是知音好友。“共有白云心”进一步阐述,他们都拥有如白云般高洁、淡泊的心境,向往着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白云心”成为他们共同精神追求的象征。后两句为一段,“不向东山去”,这里借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以一种委婉的反语方式,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未能像期望中那样归隐山林的遗憾,也侧面反映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切向往。“日令春草深”则描绘出一幅隐居之地春草日益茂盛的画面,随着时间推移,春草越长越深,既暗示了时光的悄然流逝,又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因友人未归而产生的惆怅之感,余味悠长,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淡淡有情。

宋刘辰翁《王摩诘诗评》

# 此叹归隐之不早也。言我今乃不向东山而使春草日深,其如白云何?

明唐汝询《唐诗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峡客行》

下一篇:唐·白居易《遣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