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沧江水":城下江水青苍,
# 沧江:以江水呈苍色,故称。此指长江。
"江边黄鹤楼":江边黄鹤楼危然耸立。
"朱阑将粉堞":红色的栏杆与白色的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相伴,
# 堞: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将:和。
"江水映悠悠":悠悠的江水在旁边映照。
"铙吹发夏口":军乐在你出发的夏口吹响,
# 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铙: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青铜制,体短而阔,盛行于商代。也指一种打击乐器。形制与钹相似,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大小相当的铙与钹,铙所发的音低于钹而余音较长。
"使君居上头":康太守您处于上位。
# 使君:尊称州郡长官。
"郭门隐枫岸":外城门两岸隐藏枫树,
# 郭门:外城的门。
"侯吏趋芦洲":候官吏去芦洲。
# 芦洲:古地名。,侯吏:即候人,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奸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
"何异临川郡":临川郡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我去了临川郡,
# 临川:今属江西。
"还劳康乐侯":还有劳康兄照应。
# 康乐侯: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劳:一作来。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介绍了诗人在夏口送别康太守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城下沧江、江边黄鹤楼的景色,刻画了康太守出行时铙吹响起的尊贵仪仗,想象了候吏趋赴芦洲迎候的场景,还以谢灵运喻康太守,表达了对康太守的赞美之情,借沧江、黄鹤楼等景象,写出了送别时的开阔氛围和对康太守的祝愿。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前两联“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通过描写沧江、黄鹤楼、朱阑、粉堞等景物,营造出开阔、优美的氛围,为后文写送别和赞美康太守做铺垫,借景抒发了诗人对送别的豁达之情。用典:尾联“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运用谢灵运任临川内史的典故,将康太守与谢灵运相比,含蓄地表达了对康太守才华和风度的赞美。
3. 分段赏析
首联“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点明了地点,描绘出一幅江水滔滔、黄鹤楼矗立江边的壮阔画面,给人以开阔之感。颔联“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进一步描写黄鹤楼周边的景致,朱红的栏杆与白色的城堞相映,倒映在悠悠江水中,画面优美且富有情趣。颈联“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笔锋一转,写夏口传来铙吹之声,突出康太守出行时的威严与尊贵。“郭门隐枫岸,候吏趋芦洲”,则描绘出郭门隐于枫岸,候吏们急忙前往芦洲迎接的情景,侧面烘托出康太守的威望。尾联“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运用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的典故,将康太守比作谢灵运,既称赞了康太守的才华,又表达了对他能够在任上有所作为、悠然自得的美好祝愿。全诗写景生动自然,叙事条理清晰,用典巧妙,在送别诗中别具特色。
# “清响”字甚灵。“地迥”十字最绝妙。
清黄培芳《唐贤三味集注》
上一篇:唐·陈季《湘灵鼓瑟》
下一篇:唐·白居易《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