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庭宇旷":人很少,庭院空旷,
"夜凉风露清":夜晚凉风习习,露气清新。
"槐花满院气":满院都是槐花的香气,
"松子落阶声":松子落在台阶上发出声响。
"寂寞挑灯坐":因为寂寞,挑亮灯烛独自坐着,
# 寞:一作默。
"沉吟蹋月行":一边沉吟一边在月光下漫步。
"年衰自无趣":年纪衰老,自然觉得生活无趣,
"不是厌承明":并非是厌恶在官署任职。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诗人开篇点明夏夜官署庭院人少空旷,夜晚凉风阵阵,露气清新,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为下文进一步描写庭院景色和自身感受做铺垫。颔联:“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此联进一步描绘庭院景色,满院槐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松子落在台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满院气”从嗅觉角度,“落阶声”从听觉角度,细腻地展现了夏夜庭院的清幽寂静,同时借景抒情,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颈联:“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描写诗人在这清幽的环境中的活动,因寂寞而挑灯独坐,又沉吟着在月光下漫步。通过“挑灯坐”和“蹋月行”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沉思,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心境。尾联:“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诗人直接道出心声,表明自己感到无趣并非厌恶在官署任职,而是因为年事已高。这两句直抒胸臆,将诗歌的情感从寂寞的氛围中升华到对年华老去的感慨,深化了诗歌主题。
上一篇:唐·王勃《寒夜思友三首》
下一篇:唐·胡曾《咏史诗·葛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