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xī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xiōng
huò
yǒu
lái
yóu
dàn
yào
shēn
zhī
yào
yōu
zhī
jiàn
huǒ
guāng
shāo
rùn
wén
fēng
làng
zhōu
míng
wèi
gōng
duō
shì
shēn
zāi
shǎo
qiú
suī
páo
guā
nán
shí
dōu
shí
zǎo
xiū
néng
shēn
níng
yōu
diào
niǎo
jiě
gāo
fēi
chù
luó
chù
xiān
zhēng
zhì
shǒu
huǐ
shí
nài
shì
zūn
qián
yòu
xīng
xīng
xuè
shàng
tōu
ān
yàn
yàn
yǒu
yán
jūn
shì
jiān
rén
duō

译文

吉凶祸福都有其产生的缘由,只要能深入了解,就不必为此忧愁。人们只看见烈火焚烧富贵人家的房屋。却没留意风浪掀翻空船。名位是公共的器物,不应过多获取,利益往往是招致自身灾祸的根源,理应少去追求。虽然不像匏瓜那样中看不中用,但一般来说,满足基本需求后就应早早罢休。鱼儿若能潜入深水,哪里还会担忧被钓,鸟儿若懂得飞向高空,怎会触到罗网。面对炙手可热的权势地位,人们争先去追逐,等到后悔时,却像咬自己肚脐一样无可奈何。在酒杯前,猩猩因受诱惑而被取血,在帷幕上,燕子在暂时安稳的巢穴中偷安。我有一句话您一定要记住,这世间自寻苦恼的人实在太多了。

逐句剖析

"吉凶祸福有来由":吉凶祸福都有其产生的缘由,

"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要能深入了解,就不必为此忧愁。

"只见火光烧润屋":人们只看见烈火焚烧富贵人家的房屋。

# 润屋:指家室富有。

"不闻风浪覆虚舟":却没留意风浪掀翻空船。

# 虚舟:空船。喻胸怀坦荡。

"名为公器无多取":名位是公共的器物,不应过多获取,

"利是身灾合少求":利益往往是招致自身灾祸的根源,理应少去追求。

"虽异匏瓜难不食":虽然不像匏瓜那样中看不中用,

"大都食足早宜休":但一般来说,满足基本需求后就应早早罢休。

"鱼能深入宁忧钓":鱼儿若能潜入深水,哪里还会担忧被钓,

"鸟解高飞岂触罗":鸟儿若懂得飞向高空,怎会触到罗网。

"热处先争炙手去":面对炙手可热的权势地位,人们争先去追逐,

"悔时其奈噬脐何":等到后悔时,却像咬自己肚脐一样无可奈何。

# 噬脐:自噬其脐,不可及,喻后悔不及。

"尊前诱得猩猩血":在酒杯前,猩猩因受诱惑而被取血,

# 猩猩:传说猩猩酒,为人所诱取。

"幕上偷安燕燕窠":在帷幕上,燕子在暂时安稳的巢穴中偷安。

"我有一言君记取":我有一句话您一定要记住,

"世间自取苦人多":这世间自寻苦恼的人实在太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兴二首》是唐代白居易的感怀诗作。其一借“火光烧润屋”等,指出追求名位财利充满危险,应适可而止;其二以鱼鸟为例,表达淡泊权位、避危自适的思想,劝诫官员勿汲汲于官位,莫因追逐权贵而自陷困境。写作上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哲理具象化。诗中蕴含深刻的人生思考,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展现出白居易对世事和人生的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感兴二首》由唐代白居易创作。大和末年,白居易身处洛阳,当时的政局情况触发了他的感慨,在此情境下他写下这两首诗,借对名利、权位的思考,表达对世事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其二中以“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将人对权位的追逐比作鱼鸟因贪食而触钩触网,生动形象地告诫人们追逐权位的危险。对比:其一里“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将人们只看到富贵荣华的一面与忽视背后的危险进行对比,突出追求名利背后的隐患,引人深思。

2. 分段赏析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开篇点明主旨,指出吉凶祸福皆有因果,人们应洞察其理,保持平和心态,为全诗奠定理性基调。“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运用对比,形象地说明人们往往只看到富贵带来的好处,却忽视背后的危险,引人深思。“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直抒胸臆,强调名位是公众之物不应过多获取,利益易带来灾祸应当少求,劝诫意味浓厚。“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以“匏瓜”为喻,表明人虽需追求生存所需,但满足后应懂得适可而止,进一步深化了适度追求名利的主题。“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以鱼鸟设喻,生动阐述若能知晓自我保全之法,便可避开危险,为后文对追逐权位行为的批判做铺垫。“热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批判了人们热衷于追逐权势,等到遭遇祸患后悔已来不及的现象,语气中带有警示之意。“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运用典故,借“猩猩血”和“燕燕窠”指出因诱惑而陷入危险的情形,形象地展现出追逐权位的弊端。“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诗人直接劝诫,强调世间许多痛苦是人们自身过度追逐权位等造成的,点明全诗劝人淡泊权位、避免自寻苦恼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项斯《梦仙》

下一篇:唐·陆龟蒙《方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