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èng
guǒ
èr
shǒu

朝代:明作者:王守仁浏览量:3
jiāng
shàng
dàn
zhī
shān
hǎo
fēng
huí
shǐ
jiàn
mén
kāi
bàn
kōng
yǒu
yún
zhù
liù
yuè
shēn
sōng
shǔ
lái
bìng
fèi
zhèng
zhěn
diàn
xīn
jiān
yuǎn
chén
āi
chūn
zhǐ
chǐ
yān
tāo
wài
shí
céng
xiá
wàng
diào
tái

译文

江面上只知道山色优美,山峰迂回才看见寺门敞开。半空中的虚阁有云彩停留,六月的深松间没有暑气袭来。肺部有病正想移到竹席上休养,净化心灵还能远离尘世尘埃。富春在烟涛之外近在咫尺,时常倚着层层云霞眺望钓台。

逐句剖析

"江上但知山色好":江面上只知道山色优美,

"峰回始见寺门开":山峰迂回才看见寺门敞开。

"半空虚阁有云住":半空中的虚阁有云彩停留,

"六月深松无暑来":六月的深松间没有暑气袭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肺部有病正想移到竹席上休养,

"洗心兼得远尘埃":净化心灵还能远离尘世尘埃。

"富春咫尺烟涛外":富春在烟涛之外近在咫尺,

"时倚层霞望钓台":时常倚着层层云霞眺望钓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移居胜果寺二首(其一)》是明代王守仁赴谪途中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先写江上山色与寺门景象,再描寺中虚阁、深松等景致,后写移居缘由及望钓台的情景。运用借景抒情手法,以山水景致寄托心境。全诗语言自然,从写景到抒情过渡顺畅,是一首兼具行旅与山水元素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阳明学派”的创立者

王守仁(1472~1529),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追谥文成,余姚(今属浙江)人。王守仁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所创学派被称为“阳明学派”。他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成为理学内部心一元论的最大代表。王守仁在“心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而后提出“致良知”思想,认为“良知”人皆有之,故愚夫、愚妇都能成为圣人。其“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知先行后”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其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描写在江上只知山色优美,山峰迂回后才看见寺门敞开。“峰回始见”写出寺门掩映在山水间的意境,从江上到见寺门,画面逐渐展开,暗含对胜果寺的期待。​“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描绘半空中的虚阁有云停留,六月的深松间没有暑气袭来。“有云住”“无暑来”写出寺中清幽凉爽的环境,既展现景致特点,又暗含对这一环境的喜爱。​“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写出肺部有病正想移到竹席上休养,净化心灵还能远离尘世纷扰。既交代移居的缘由,又表达对清净环境的向往,将身体需求与心境追求结合。​“富春咫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描写富春在烟涛之外近在咫尺,时常倚着层层云霞眺望钓台。“望钓台”融入情怀,借眺望之景传递复杂心境,让感怀之情有了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杨慎《风雨》

下一篇:明·钱希言《武昌柳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