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yuè
wén
yàn
sān
shǒu
èr

朝代:明作者:孙承宗浏览量:3
shù
shēng
liáo
guān
jìn
xián
luò
zhào
jiān
què
zhēng
hóng
鸿
piān
yǒu
dǎn
yòu
suí
chūn
xìn
dào
tiān
shān

译文

几声高亢的鸣叫,大雁飞过榆关,在落日余晖中,都停止虚张弓弦。却惊讶于远行的大雁偏偏如此有胆量,又随着春天的消息飞到天山。

逐句剖析

"数声嘹唳渡榆关":几声高亢的鸣叫,大雁飞过榆关,

"尽罢虚弦落照间":在落日余晖中,都停止虚张弓弦。

"却讶征鸿偏有胆":却惊讶于远行的大雁偏偏如此有胆量,

"又随春信到天山":又随着春天的消息飞到天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二月闻雁三首(其二)》是明末孙承宗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大雁在边塞的飞行景象。首句以大雁嘹唳的叫声开篇,展现其飞越榆关的画面,营造出边塞的空旷之感。次句写在落日余晖中,人们停止虚张弓弦,暗示大雁不惧威胁。后两句诗人惊讶于大雁的胆量,它随着春天的讯息又飞向遥远的天山。整首诗借大雁不畏艰难险阻,执着前往边塞的天山,表达了诗人对大雁坚毅精神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诗人

孙承宗(1563—1638)高阳人,字稚绳,号恺阳。为诸生时,教读边郡,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充讲官。朝臣推为兵部侍郎,主辽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不许。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三年,为魏忠贤党所谗,乞归。崇祯二年,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复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引疾归。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阳,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环死。子孙多人皆战死。福王时谥文忠。有《高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数声嘹唳渡榆关”:“嘹唳”生动地摹写出大雁高亢的鸣叫声,大雁在这样的叫声中飞越榆关。此句点明地点为榆关,通过声音和动作,勾勒出大雁飞行的画面,为下文对大雁的赞美埋下伏笔。“尽罢虚弦落照间”:在落日的余晖里,人们不再虚张弓弦。一方面描绘出边塞日暮的宁静氛围,另一方面暗示大雁面对潜在威胁毫不畏惧,进一步塑造大雁勇敢的形象。“却讶征鸿偏有胆”:诗人直接表达出对大雁的惊讶之情,“偏有胆”强调大雁与众不同的勇敢,引发读者对大雁行为的好奇。“又随春信到天山”:解释了惊讶的原因,大雁随着春天的消息,再次飞向遥远的天山。此句突出大雁不畏路途遥远,执着前行的精神,深化了对大雁勇敢坚毅品质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徐渭《侠客》

下一篇:明·陈沂《宫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