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无人夜色寒":空旷的山中没有人,夜色寒冷,
"鬼群乱啸西风酸":鬼群在西风中胡乱嚎叫,声音凄惨。
"绿袍进士倚长剑":身着绿袍的进士倚靠着长剑,
"席帽鹥影乌靴宽":头戴席帽,帽影飘动,乌靴宽大。
"灯笼无光照斜水":灯笼没有光亮,斜照着水面,
"怒裂鬼头燃鬼髓":钟馗愤怒地撕裂鬼头,点燃鬼的骨髓。
"大鬼跳踉小鬼嚎":大鬼蹦跳着,小鬼嚎叫着,
"满地鸊鹈飞不起":满地的鸊鹈吓得飞不起来。
"如今城市鬼出游":如今城市中也有鬼在出游,
"青天白日声啾啾":青天白日下还发出啾啾的声音。
"安得此公起复作":怎样才能让这位(杀鬼的)公重新出现,
"杀鬼千万吾亦乐":斩杀千万只鬼我也会感到快乐。
刘溥,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祖、父皆以医得官。宣德初,以善医授惠州局副使。后调太医院吏目。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之学,亦善画工诗,与晏铎、王淮、汤胤绩、苏平、邹亮、蒋忠等号“景泰十才子”,常被推为盟主。有《草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诗歌围绕“钟馗杀鬼图”展开,描绘了空山之夜鬼群肆虐,钟馗持剑怒杀鬼的场景,以及如今城市中仿佛也有“鬼”横行的情景,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批判和希望钟馗能斩杀恶鬼、荡涤世间邪恶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安得此公起复作,杀鬼千万吾亦乐”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邪恶势力的痛恨,以及渴望有像“绿袍进士”这样的人挺身而出、铲除邪恶的强烈愿望,情感真挚强烈。自然环境描写:“空山无人夜色寒,鬼群乱啸西风酸”勾勒出环境的空旷寂静和夜晚的清冷,渲染出孤寂氛围,描写出阴森可怖的夜景环境。
3. 分段赏析
“空山无人夜色寒,鬼群乱啸西风酸”两句是描写阴森可怖的夜景。“空山无人”勾勒出环境的空旷寂静,“夜色寒”则以“寒”字点出夜晚的清冷,渲染出孤寂氛围。“鬼群乱啸”直接写出鬼怪的嚣张,“西风酸”中“酸”字用得巧妙,并非指味觉,而是形容西风呼啸的声音凄厉刺耳,让人听来心生酸楚,从听觉上强化了阴森感。“绿袍进士倚长剑,席帽鹥影乌靴宽”两句是刻画降鬼者的形象。“绿袍进士”点明人物身份,身着绿袍的读书人(古代低级官员常穿绿袍),“倚长剑”的动作则打破了文人的文弱印象,显露出英武之气。“席帽鹥影乌靴宽”是细节描写,“席帽”是当时文人常戴的帽子,“鹥影”似形容帽子的形态或人物的轻盈,“乌靴宽”勾勒出衣着的宽松洒脱,整体塑造出一位文武兼具的形象。“灯笼无光照斜水,怒裂鬼头燃鬼髓”两句是描写杀鬼的激烈场面。“灯笼无光照斜水”看似写灯光昏暗,实则通过环境的幽暗反衬下文动作的猛烈;“怒裂鬼头燃鬼髓”中,“怒”字尽显降鬼者的愤恨与决心,“裂”“燃”两个动词极具冲击力,将杀鬼的果断与鬼怪的惨状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面感极强,凸显出降鬼者的勇猛。“大鬼跳踉小鬼嚎,满地鸊鹈飞不起”两句是描写鬼怪被制服后的狼狈之态。“大鬼跳踉”“小鬼嚎”通过鬼怪的动作(跳踉)与声音(嚎),生动展现出它们在恐惧中的挣扎;“满地鸊鹈飞不起”以“鸊鹈”(水鸟)比喻被击败的鬼怪,“飞不起”强调它们已无力反抗,从侧面烘托出降鬼者的强大威力。“如今城市鬼出游,青天白日声啾啾。安得此公起复作,杀鬼千万吾亦乐”四句是诗人由前文场景引发的感慨与期盼。“如今”二字将视角拉回现实,“城市鬼出游”“青天白日声啾啾”描绘出当下鬼怪(暗指社会上的邪恶势力)在光天化日下横行的乱象,“声啾啾”的凄厉之声更显其猖獗。后两句“安得此公起复作,杀鬼千万吾亦乐”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邪恶势力的痛恨,以及渴望有像“绿袍进士”这样的人挺身而出、铲除邪恶的强烈愿望,情感真挚强烈。
4. 作品点评
全诗采用“观画-叙事议论”的结构,前四联写画卷内容,后四转入现实议论,形成从“画中鬼”到“人间鬼”的观点表达。语言上呈现散文化倾向,打破传统格律限制,形成独特的节奏韵律。动词运用尤为突出,如裂、燃、嚼、吸等字构成的连续动作描写,强化了驱鬼场景的激烈程度。这首诗作为明代题画诗的作品,延续了唐宋题画文学中“诗画互证”的传统。诗中“大鬼跳踉”的动态描写与韩愈《送穷文》的戏谑笔法相符,“绿袍进士”的服饰考证从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所载钟馗形象课看出端倪。在题材拓展方面,这首作品突破了单纯的神鬼叙事,特别是结尾处“如今城市鬼出游”等句将神话意象联系到明代社会现实,同刘基《卖柑者言》等作品一起构成了明代讽喻文学的脉络。
上一篇:明·陆娟《代父送人之新安》
下一篇:明·梁氏《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