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亭杨柳碧毵毵":渡口的杨柳柔条飘拂,
# 毵:毛发或枝条细长的样子,此形容柳条细长下垂。,津亭:渡口驿亭。
"人立东风酒半酣":春风中人们饮遽了饯行的醇酒。
# 酣:饮酒至舒畅的程度。半酣,半醉。
"万点落花舟一叶":千万点的落花,飘落在小船上那一叶扁舟,
# 一叶:形容轻舟。
"载将春色过江南":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带到江南去了。
# 将:作助词,表示动作的开端。
明代诗人
陆娟,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弘治时期。松江(今属上海市)人,能诗。华亭陆德蕴(润玉)之女,马龙妻。其父隐居北郭,有高行,曾为明代书画家沈周的老师。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代父送人之新安》诗一首送别诗。以津亭为背景,绘就春日盛景。碧色杨柳丝绦轻拂,于东风里袅娜摇曳,一人持酒伫立,半醉悠然,沉醉此间。空中落花纷扬似繁星,一叶孤舟悠然穿梭,仿若化身春之使者,满载蓬勃春色,悠悠驶向江南,于简短诗句间,将春韵与羁旅情思交织,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意境悠远的春日行旅画卷。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借杨柳、东风、落花等景物,抒发了惜别之情。如首句“渡口亭畔,杨柳依依”,借杨柳这一传统意象,将惜别之心曲寓于其中,不言自明。衬托:“万点落花”与“一叶舟”相衬托,描绘出色彩斑斓、春意无限的画面,以乐景衬别情,同时也暗示了行人在春色的陪伴下即将远行。“东风”二字既关照了柳条,又衬托出人物酒后陶然之态,人物的衣带轻飏仿佛在读者眼前。想象:尾句“载将春色过江南”,诗人借助想象,将眼前景象无限延展,让行舟江南的友人一路有飞花相伴,无限春色相随,既使诗中情味更浓,又表达了对行人的美好祝愿,祈祷行人一路平安欢乐。
3. 分段赏析
首句勾勒渡口亭畔,柳丝轻拂,借景寓情,惜别之情悄然渗透其间。“碧”字一抹,为画面添上光华,犹如点睛之笔。次句则描绘友人即将扬帆起航之景,“酒半酣”打破离别必哀之常规,营造出一种陶然自乐、微醺怡人的美妙氛围,东风吹过,更添几分欢快。树下,行者与送者依依惜别,酒意正浓。“东风”二字,既与上句柳枝相呼应,又似轻拂人物衣袂,映衬出酒后那份悠然自得之态。诗人巧妙捕捉这一瞬间,与上句相融,构成一幅完整而生动的画面。第三句视角一转,聚焦于江上行舟。笔下落花纷飞,暗合上句“东风”之意,尽显春日飞舞之姿。“万点落花舟一叶”,以繁花似锦映衬孤舟一叶,仿佛春色满园伴随行人,绘就一幅色彩绚烂、春意盎然的画卷。尾句“载将春色过江南”,诗人遐想联翩,行舟江南,飞花伴途,无尽春色似将伴送父亲友人,亦寓含对行人的美好祝愿。此句利用诗歌跨越时空之特性,延展眼前之景,情韵悠长,同时寄托了对行人一路平安喜乐的深切祈愿。
4. 作品点评
《代父送人之新安》设色明艳,恰似画卷,尽显女性特质。全诗由两幅画面构成,前二句为一幅告别之景,后一句则为江上行舟之图。全诗三组景象,非平行罗列,而是立体呈现,极具层次感。于这层层景象中,景物、事态与情感相互交织,直击读者,展现出绝句独有的词简意赅、语浅情长的艺术魅力。
# 这是一首暮春送别诗。暮春送别常使人情绪低沉,而这首诗画面明丽,色彩斑斓,毵毵碧柳在东风中飘荡,柔美多姿;万点落花,五色缤纷。一叶扁舟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使人感到盎然的生气和友谊的温暖。
现代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苏者聪《古代妇女诗一百诗》
# 这是首送行诗。作者一扫送行诗中的感伤气氛,写得欢快明朗末二句是对南归友人的良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现代著名作家张明叶《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
# 此诗善于蹈袭,“能循蹊而别悟”,铸出“出蓝生冰之言”,与前贤之作是不妨并美的。
现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
# 舟虽一叶,却能“载将春色过江南”,惜别之情,令人神驰意远,感情显得较健朗一些。
现代文化记者、原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全解》
上一篇:明·张羽《花》
下一篇:明·刘溥《钟馗杀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