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ù
shān

朝代:唐作者:张固浏览量:2
fēng
zhòng
shān
chóu
zhí
qīng
yún
shì
wèi
xiū
huì
qián
kūn
róng
jié
qíng
tiān
zhù
zài
nán
zhōu

译文

孤峰独立,不与群山为伍,它直插青云,向上的气势从未停留。仿佛曾得天地交融凝结的深意,成为擎住天宇的一根巨柱,矗立在南方之州。

逐句剖析

"孤峰不与众山俦":孤峰独立,不与群山为伍,

# 俦:同辈,伙伴。,孤峰:指独秀峰。

"直入青云势未休":它直插青云,向上的气势从未停留。

# 未休:没有停止。

"会得乾坤融结意":仿佛曾得天地交融凝结的深意,

# 融结:阴阳相生。,乾坤:天地。,会:领会、理解、懂得。

"擎天一柱在南州":成为擎住天宇的一根巨柱,矗立在南方之州。

# 南州:泛指南方地区。,擎天一柱:化用神话传说中昆仑有八柱擎天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独秀山》是唐代张固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孤峰不与众山为伍,独自直插青云且气势不停歇的雄伟姿态,描写了孤峰独特的外形与不凡的气势。诗中“会得乾坤融结意”赋予孤峰深厚的内涵,仿佛它凝聚了天地乾坤的精华与心意,而“擎天一柱在南州”则进一步强调其如擎天之柱般屹立于南州的豪迈与担当。表达了诗人对孤峰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借孤峰展现出一种特立独行、勇往直前且肩负重任的精神品质,体现出诗人对这种伟大精神的敬仰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张固(唐)字柳塘,浙江龙泉岁贡。以善画竹名,吴照谓不失梅花道人(吴镇)宗派。《泰和县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诗。通过描绘孤峰的独特姿态与气势,赞美其孤高挺拔、坚守自我的品格,隐含对卓尔不群之人或精神的歌颂。

2. 写作手法

拟人:“孤峰不与众山俦”,一个“不与”将独秀峰拟人化,赋予其高傲、独立的性格特质。它仿若有着自己的骄傲与坚持,不屑于与寻常山峰为伍,独自坚守着那份超凡脱俗,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雅士,在群山之中特立独行,展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姿态,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独”字。

3. 分段赏析

在桂林的山水画卷中,独秀峰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智者,静静矗立,“孤峰不与众山俦”,它以一种超脱尘世的姿态,独自高耸,不与周遭的山峰为伴。此句诗恰似一幅简洁而有力的画卷,突兀而起,笔锋直指其“独”之特质。不与诸峰并列,那便自然在气势上超越了群山,隐隐透露出其“秀”的韵味。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众山作为陪衬,犹如舞台上的配角烘托着主角的光彩,而独秀峰便是那独一无二的主角,“独”字统领全篇,奠定了基调。“直入青云势未休”,描绘出独秀峰那直插云霄的雄伟身姿,仿若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其向上的势头仿若永不停歇。这是一种怎样的豪迈与超然?它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际相接,其“独”的特性被放大到了极致,在这广袤天地间,它高出一切,包括那芸芸众山,“秀”得令人惊叹,无峰可及。诗人赋予这山峰以磅礴的气魄,让它在诗中活了起来,那遗世独立、傲对苍穹的模样,如同一位绝世高手,在江湖中独树一帜,令人仰止。“会得乾坤融结意”,此句赋予了独秀峰更为深邃的意蕴。它不再仅仅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高峰,而是仿佛拥有了灵性,能够领会天地乾坤的交融之意。这一个“会”字,宛如点睛之笔,将独秀峰从单纯的自然景观升华为了一种精神象征,它像是天地间的使者,承载着宇宙的奥秘与自然的情怀。诗人把独秀峰拟人化,让我们感觉它就如同一位洞察世事的仙人,独禀天地间的灵气,在这纷扰的世间,独自闪耀着“独秀”的光芒,与其他山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擎天一柱在南州”,最后这句诗点明了独秀峰的所在,它如同一根巍峨的擎天柱,坚定地屹立在南国的大地上,支撑着那片天空,成为南州大地的标志性景致。在诗人的笔下,独秀峰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山峰,它是力量的象征,是坚韧的代表,是大自然赋予南国的一份厚礼,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让无数人为之神往、赞叹。

4. 作品点评

全诗紧扣“独”与“秀”二字,精准勾勒山势特质。仅四句,却句句赋以独秀峰人之灵性,仿若其“心有灵犀”,读来倍感亲切自然,余韵悠长,令人回味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哭刘蕡》

下一篇:唐·韦庄《江上别李秀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