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ūn
xuě
zuò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nán
chuāng
bèi
dēng
zuò
fēng
xiàn
àn
fēn
fēn
shēn
cūn
cán
yàn
xuě
zhōng
wén

译文

面对南窗,背着灯光独坐,窗外风吹得小雪珠纷纷扬扬。在这寂寞的野村深夜,一只残雁在雪中翻飞,孤单凄凉。

逐句剖析

"南窗背灯坐":面对南窗,背着灯光独坐,

"风霰暗纷纷":窗外风吹得小雪珠纷纷扬扬。

# 风霰:风中的细雪。霰:小雪珠,俗称米雪。

"寂寞深村夜":在这寂寞的野村深夜,

# 深村夜:犹言村夜深。犹言残雁。

"残雁雪中闻":一只残雁在雪中翻飞,孤单凄凉。

# 残雁:孤独的没有南飞的大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村雪夜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别具一格的五言绝句。彼时,白居易正值41岁,正于老家为母亲居丧。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诗人独处于荒村之中,内心的孤寂与凄凉之感如潮水般涌来,遂信手写下这首诗作。由雁及人,以雁喻人,申述自己才不得用的苦闷,表示不甘寂寞,希望摆脱孤独,一展雄心壮志。诗中虽描绘了村夜雪景,却并非单纯咏雪,而是借雪夜之景,抒发内心复杂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与细腻的笔触,以20字构建出一个充满孤寂氛围的雪夜场景,展现出其在特定人生阶段的心境,也体现出白居易诗歌风格中偶尔的朦胧与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经考证,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41岁时,与他的讽谕诗《村居苦寒》处于同一时期。当时,白居易因母亲去世,正在老家守孝。居丧期间,诗人的生活与心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孤独、悲伤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这种复杂的情感达到了顶点,促使他写下了《村雪夜坐》,以此抒发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村雪夜坐》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描绘了诗人背对着灯,在南窗下独坐的情景,窗外风夹着雪霰纷纷扬扬,营造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孤独寂寞的基调。后两句“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进一步强调了夜的寂静和村落的幽深,在这样的雪夜中,诗人听到了雪中残雁的叫声,以声衬静,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孤寂,残雁的形象也象征着诗人自己的漂泊与孤独,蕴含着诗人内心的落寞与凄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诗人在雪夜中的孤独寂寞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中“背灯坐”“暗纷纷”“深村夜”“残雁声”等景象,描绘出一个风雪交加、昏暗寂静的夜晚。诗人独坐窗前,背向昏黄灯光,窗外暗雪纷纷扬扬,远处传来残雁的凄凉叫声。这些景语无一不渗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借景抒情,以情衬景,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彼时的凄冷心境。细节描写:“背灯坐”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姿态与心境。背对灯光,意味着诗人不愿面对屋内的昏黄与自身的孤独,而将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这一细微动作,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逃避与寂寥。动静结合:“残雁声”在风雪交加的寂静夜晚传来,打破了夜的静谧。以这一凄厉的声音衬托出村庄夜晚的极度寂静,同时也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残雁的叫声如同诗人内心的呼喊,在空旷的雪夜中回荡,更显凄凉。白描:整首诗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绘出雪夜的景象和诗人的状态,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简单的十个字,就勾勒出诗人独坐南窗、风雪交加的画面,简洁而生动,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孤寂之感,让读者能够直接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诗人便描绘出自己“背灯坐”的姿态,昏黄的灯光在身后,他独自面对窗外的风雪。“暗纷纷”细腻地写出了窗外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情景,在昏暗的夜色中,更增添了几分凄冷。“深村夜”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寂静的村庄在寒夜中更显深沉,营造出一种幽僻、冷清的氛围。而“残雁声”的出现,宛如一声叹息,在这寂静的雪夜中显得格外凄厉。失群的大雁在风雪中哀鸣,仿佛诗人在孤独中寻求慰藉却不得。

4. 作品点评

据考据是白居易不惑之年为母亲去世戴孝居丧时所作。诗中以雪夜为背景,虽未着力描写雪,却营造出了浓郁的凄冷氛围。诗人独坐窗前,屋内灯影昏黄,窗外暗雪纷飞,风雪中残雁哀鸣,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孤寂清冷的画面。此诗情景交融,借雪夜之景抒发内心寂寞凄凉之情,感染力极强。与白居易一贯浅显易懂的诗作不同,这首诗颇具朦胧之美,即便用现代白话翻译,仍诗味十足,让人能深切感受到那股寒彻周身的凄冷,在其作品中显得尤为特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浔阳春三首·春来》

下一篇:唐·马戴《雪中送青州薛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