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ài
xià
·
·
qiū
fēng

朝代:唐作者:王昌龄浏览量:2
qiū
fēng
chuī
què
yàn
mén
sāng
yáo
jiàn
liè
gōu
宿
yán
shuāng
dào
fēn
bīng
jūn
bǎi
zhàn
chǎng
gōng
duō
fān
xià
shì
dàn
xīn
shāng

译文

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在战场上,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孤军奋战,身经百战。战士们虽然英勇,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想起这,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

逐句剖析

"秋风夜渡河":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

"吹却雁门桑":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

# 雁门:唐代州属县,县有西陉关,即雁门关,为边防重地,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遥见胡地猎":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

"鞲马宿严霜":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

# 鞲马:鞲,全诗现作鞴(bèi),据《乐府诗集》等校改。指战马装备好以待不虞。一说谓装备坐骑,不卸鞍鞯鞲。鞲,用革制成,射箭的时候用来束衣袖。

"五道分兵去":在战场上,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

# 五道分兵去:《汉书·匈奴传》载,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遣御史大夫田广明等五将军,分别自西河、张掖、云中、酒泉、五原同时出兵以伐匈奴。这里借指唐诸军分道出兵。

"孤军百战场":孤军奋战,身经百战。

# 孤军百战场:《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这里指将军孤军迎敌,百战不衰。

"功多翻下狱":战士们虽然英勇,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

# 功多翻下狱:《汉书·张冯汲郑传》载,西汉云中郡太守魏尚善养士卒,多谋善战,功多未受重赏,反而因一次上报杀敌人数,差了六名,被关进狱中。此用其事。翻,反而。

"士卒但心伤":想起这,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首联以景入情,勾勒出边境动荡不安的氛围,描绘出将士们在夜幕掩护下渡河扎营的艰辛场景,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不辞辛劳的形象跃然纸上。颔联生动展现了边境局势的紧张,将士们严阵以待,时刻准备着迎击来犯的敌人。颈联借用了李陵的故事,深刻表达了边疆将士虽然忠心耿耿,以身许国,奋勇杀敌,却往往难逃蒙冤受屈的命运,给家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尾联进一步揭露了唐王朝政府对边疆将士有功不赏,反而加以冤屈定罪的冷酷做法,令人心寒。整首诗虽未直接言及反战,但其主旨蕴含着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作者通过对战场荒凉凄惨景象的细腻描绘,不经意间流露出这种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王昌龄漫游河东期间所作,收录于《乐府诗集》中,题为《塞下曲》之一。凭借其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王昌龄的边塞诗作多为纪实,即便是那些借边塞题材抒发个人情感的篇章,也深深植根于他真实的边塞经历。在封建时代,即便是正义的战争,军队内部亦不乏矛盾重重。王昌龄以敏锐的观察力,在边塞生涯中不仅见证了广大官兵为国捐躯、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更深刻揭露了军中潜藏的阴暗面:军官贪污腐化,士兵生活困苦,上下级待遇悬殊;朝廷决策失误,将领指挥无能,战事无果,边境难安,导致士兵与家乡亲人长期承受离别之苦。因此,王昌龄在诗中流露出对英明将领的深切期盼。尤为令人愤慨的是,那些真正具备卓越才能、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将士,往往遭受排挤、打压,甚至迫害。这首诗正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深刻揭露与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乐府诗。该诗深刻展现了戍边将士军旅生活的重重艰难,以及他们即便立功却反遭冤屈的不公正待遇。全诗虽未直接表达反战立场,但其主旨蕴含着对战争的深刻质疑。作者通过描绘战场上的荒凉与凄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战争的反思,同时寄托了对边疆忠诚将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朝廷赏罚不明、是非颠倒的强烈愤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颈联中的“分兵五道去”,援引自《汉书·匈奴传》中关于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的历史事件,彼时御史大夫田广明等五位将军奉旨分别从西河、张掖、云中、酒泉、五原五地出兵,共同讨伐匈奴。此句典故的运用,生动描绘了边防将士为保护国家疆土和百姓安宁,分散兵力,四处征战,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确保了边境的和平稳定。而“孤军百战场”,则是对《汉书·李广苏建传》中李陵悲剧故事的化用。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出征居延,深入浚稽山,与数万匈奴骑兵遭遇,初战即射杀敌军千余人,随后历经多场激战,每日交锋数十次,苦战多日,终因寡不敌众而投降。然而,汉武帝未深入了解个中详情,便下令诛杀了李陵全家。这一典故的运用,深刻揭示了边疆将士即便舍生忘死、为国捐躯,也可能遭遇不白之冤,给亲人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反映了战争背后的人性悲剧。

3. 分段赏析

首联“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诗中“雁门”为唐代边防要地,地处今山西省代县西北。此联描绘将士们于秋风萧瑟之夜渡河扎营之景,既渲染了边境的动荡不安,又凸显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艰辛与决心。颔联“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鞴马”意为将鞍辔等装备于马上。此联勾勒出敌军操练、将士们在严霜中严阵以待的画面,彰显了边境局势的紧张与将士们的戒备状态。这是一支吃苦耐劳、训练有素的边防劲旅,理应得到朝廷的重视与支持。颈联“分兵五道去”一句,借汉宣帝时田广明等五将军出征匈奴之典,表现边防将士分兵出击、英勇抗敌的壮举,为边境安宁立下赫赫战功。“孤军百战场”一句,则借李陵兵败被俘之事,抒发对边疆将士虽浴血奋战却难逃蒙冤、殃及家人的悲叹。尾联“功多翻下狱”一句,以汉云中太守魏尚有功反遭下狱为例,揭露唐王朝对边疆将士有功不赏、反加惩处的冷酷现实。“翻”字凸显了这种做法的荒谬与不公。“士卒但心伤”一句,则表达了将士们面对不合理现象的愤懑与无奈,只能暗自神伤。

4. 作品点评

全诗通过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每一言每一语都蕴含着深意,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诗中不仅流露出作者对边疆爱国将士深沉的同情,更强烈地表达了对朝廷混淆是非、赏罚不明、有功不赏的极度愤慨。读之,令人震撼心灵,让天下有识之士为之动容,英雄豪杰为之悲痛,勇猛壮士为之泪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古今同恨。

明李攀龙《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冬柳》

下一篇:唐·刘商《赠头陀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