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
fāng
yuàn
·
·
huā
bàn
chāi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2
huā
bàn
chāi
chū
qíng
wèi
juǎn
zhū
lián
mèng
cán
chóu
chàng
wén
xiǎo
yīng
宿
zhuāng
méi
qiǎn
fěn
shān
héng
yuē
huán
yuān
jìng
xiù
luó
qīng

译文

花儿刚刚绽开了笑脸,正是雨后初晴的时候。珠帘尚未卷起,心中的梦境已残,怕听那清晓的莺歌,好似唱不尽的幽怨。昨夜的妆粉早已零乱,眉色浅浅如小山。且对着镜儿又梳妆,偏是清风总多情,轻轻撩起绣裙的边。

逐句剖析

"花半拆":花儿刚刚绽开了笑脸,

# 半拆:这里指花朵半开。拆,一作“坼(chè)”,又作“折”。

"雨初晴":正是雨后初晴的时候。

"未卷珠帘":珠帘尚未卷起,

# 未卷珠帘:彩帘未开,意即尚未起床。珠帘:用珠玉所饰的帘子。《初学记·器物部》:“戴明宝历朝宠幸,家累千金,大儿骄淫,为五彩珠帘,明宝不能禁。”

"梦残":心中的梦境已残,

"惆怅闻晓莺":怕听那清晓的莺歌,好似唱不尽的幽怨。

"宿妆眉浅粉山横":昨夜的妆粉早已零乱,眉色浅浅如小山。

# 粉山横:指眉妆褪色,变得浅淡。古代女子修饰容颜以粉敷面,以黛画眉。黛眉变浅,露出白色的粉底,因称“粉山”。,眉:一作“梅”。,宿妆:隔夜残妆。

"约鬟鸳镜里":且对着镜儿又梳妆,

# 约鬟:即束发为鬟髻,未嫁少女多用此发型。约,缠束。鬟,古人把盘为环形的发髻称为鬟。

"绣罗轻":偏是清风总多情,轻轻撩起绣裙的边。

# 绣罗:这里指绣花罗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遐方怨·花半拆》是唐代温庭筠所作的一首词。词以女子晨起的形象,含蓄展现其对意中人的相思及孤独惆怅。开篇描绘花半开、雨初晴之景,烘托女子豆蔻年华,又以“未卷珠帘”“梦残”“闻晓莺”,表现其从梦中惊醒后的空虚失落。“宿妆”句写她因愁懒于梳妆,为临镜梳妆铺垫。末二句刻画她临镜梳妆,推出少女娇美却孤独的形象。全词借景抒情,构思精妙,以环境、动作、状态描写,含而不露地揭示女子惆怅根源,将闺中女子的情思细腻呈现,尽显温庭筠词作婉约含蓄之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温庭筠的词作,常围绕男女情事展开,多以女性视角,倾诉女子的相思爱恋。他的作品以女性形象的绮丽绚烂,以及深情相思为显著审美特点,细腻入微地刻画女性娇艳华丽的面容、精美服饰、生活起居和内心思绪。《遐方怨·花半拆》便属于此类。目前,该词确切的创作时间尚未明确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烘托:开篇以“花半折”描绘半绽花蕾,“雨后初晴的阳光为画面镀上金边”,通过清新明丽的春景,烘托出主人公所处环境的雅致优美,同时以花喻人,暗喻女子正值青春妙龄,将少女的美好与春景相融合,借景烘托人物形象。词末“约鬟鸾镜绣罗轻”描绘少女梳妆时罗裙彩绣流光溢彩,镜中娇美身影,既展现青春之美,又烘托出她独处时无人诉说的寂寥,以华丽外在烘托内心孤寂。铺垫:“宿妆眉浅粉山横”细腻描写少女梦醒后隔夜妆容褪去、眉黛浅淡的慵懒模样,为后文“约鬟鸾镜绣罗轻”中少女临镜梳妆,精心打扮的情节做铺垫,使梳妆行为的出现自然流畅,符合人物的行为逻辑。“未卷珠帘梦残莺”中,主人公被莺啼惊醒美梦,内心产生空虚失落,为下文“宿妆眉浅粉山横”中因惆怅不快而懒得梳妆打扮的状态做铺垫,将情绪与行为相连接,层层推进。

2. 分段赏析

开篇“花半折”三字,宛如一幅工笔小品,将半绽的花蕾凝在水墨间——娇嫩花瓣微卷,恰似含羞少女轻掩的笑颜。雨后初晴的阳光为画面镀上金边,这清新明丽的春景,不仅勾勒出主人公所处的雅致环境,更以花喻人,暗喻女子正处青春妙龄。半开的花朵与晴雨交替的天气,恰似春的私语,悄然撩拨着少女的情思。​“未卷珠帘梦残莺”一句,以动静交织的笔触打破静谧。珠帘低垂,暗示主人公尚未起身,而清脆的莺啼骤然划破梦境,将她从虚幻拉回现实。梦境中或许有万千欢愉,梦醒时分只剩空虚萦绕,与金昌绪《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的遗憾异曲同工,现实与梦境的落差,让惆怅在字里行间肆意蔓延。​“宿妆眉浅粉山横”细腻捕捉了少女梦醒后的慵懒姿态。宿醉般的倦意裹挟着梦碎的失落,使她无心修饰容颜,隔夜的妆容褪去,眉黛浅淡如远山含雾,这慵懒的模样既为后文梳妆埋下伏笔,也让愁绪具象可感。​词末“约鬟鸾镜绣罗轻”笔锋陡然上扬,描绘少女对镜梳妆的场景。她将青丝绾成精致环髻,罗裙轻扬间,彩绣流光溢彩。镜中倒映的娇美身影,既是青春的张扬,也是独处时无人诉说的寂寥。至此,少女梳妆的灵动与开篇“花半折”的柔美遥相呼应,春花不仅是环境的点缀,更化作青春年华的诗意注脚。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借女主人公清晨起身时的种种表现,委婉地传达出她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思念而生的惆怅心绪。整首词前后连贯,意趣相通,构思精巧独到。其中部分语句的描绘,别具深意,值得细细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断肠”“梦残”二语,音节殊妙。

明徐士俊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三

# “梦残”句妙。“宿妆”句又太雕矣。“粉山横”意指额上粉而字句甚生硬。

近代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虞世南《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下一篇:唐·张祜《题润州金山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