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满曾为物外游":皇上曾经到世外巡游,
# 物外游:即指周穆王见西王母事。此以周穆王喻唐玄宗,以“物外游”称其奔蜀避乱。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穆满:周穆王名满,在位诗曾西征犬戎。根据《拾遗记》和《穆天子传》的记载,曾驾号称为“八龙”的骏马巡狩天下,到过远在尘世之外的西王母之邦。西王母在后来的神话小说中被描绘成神仙。
"六龙经此暂淹留":他的六马车驾在此作了短暂停留。
# 淹留:停留,逗留。,六龙:原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此喻指唐玄宗车驾。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故用作天子车驾的代称。
"返魂无验青烟灭":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人还魂回生,
"埋血空生碧草愁":只有鲜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诉说怨愁。
# 埋血空生碧草愁:此谓杨贵妃埋血生成碧草,空留长恨。生,一作“成”。
"香辇却归长乐殿":人已不见香车却又回到京城宫殿,
# 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西汉高帝时,就秦长乐宫改建而成。汉初皇帝在此视朝。汉惠帝后为太后所居。故址在西安市西北郊汉长安故城东南隅。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处。
"晓钟还下景阳楼":人去楼空而晨钟依旧。
# 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这里借称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
"甘泉不复重相见":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见了,
# 复:一作得。,甘泉:即汉代甘泉宫,原为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宴请外国宾客。
"谁道文成是故侯":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
# 文成:文成将军,即齐人少翁。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借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描绘了杨贵妃身死、唐玄宗无奈的悲剧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爱情悲剧的同情,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多处运用典故,“穆满曾为物外游”用周穆王西游的典故暗喻唐玄宗奔蜀;“返魂无验青烟灭”用返魂树的典故,暗示杨贵妃身死不能复生;“谁道文成是故侯”用文成将军的典故,暗示悲剧无法挽回,使诗歌内涵丰富,表意委婉。对偶: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返魂”对“埋血”,“无验”对“空生”,“青烟灭”对“碧草愁”,对仗工整;“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中,“香辇”对“晓钟”,“却归”对“还下”,“长乐殿”对“景阳楼”,词性、结构相对应,体现了对偶的特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作比,暗指唐玄宗奔蜀之举。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陷后,玄宗仓皇逃往西蜀,途经马嵬驿时,车驾短暂停留,而这正是“马嵬之变”发生之时。颔联紧承上联,讲述“马嵬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逝,恰似青烟消散,即便有《十洲记》中能让人起死回生的返魂树,也无法让她复生;如今只余贵妃香消玉殒之地,那片茂密青草,似是由其鲜血化成,仿佛在倾诉着怨恨。此处化用“返魂树”及《庄子》中“苌弘化碧”的典故,意在凸显贵妃于马嵬驿香消玉殒的结局。诗人未详写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玄宗与贵妃生离死别的情节,而是以形象语言,饱含同情地描绘出贵妃的悲剧收场。颈联聚焦马嵬事变后,曾与贵妃盟誓“愿世世为夫妇”的唐玄宗的生活。据《新唐书・宦者传》记载,长安收复后,玄宗被宦官李辅国胁迫,从兴庆宫迁至西宫,不再过问天下大事。这一联生动展现了玄宗历经动乱回到长安后的景象:人去楼空,唯有钟声依旧,满含他对亡妃的无尽思念,以及其此后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香辇却归”“晓钟还下”中的“却”“还”二字运用精妙,前者点出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存一亡的不同命运,后者则写出钟声依旧、人事已非的无奈。尾联中,诗人借典故抒发感慨。贵妃已逝,玄宗残生,即便如汉武帝建造甘泉宫招引王夫人之魂那般,玄宗也难以与贵妃魂魄相见;如同文成将军少翁方术失灵难以封侯,这场悲剧已无可挽回。此处化用《史记・孝武本纪》的典故,既暗示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也对其如汉武帝般荒诞,命方士寻觅贵妃亡灵的行为,暗含讥讽。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以叙事为主要脉络,在叙述过程中自然融入抒情与议论。诗的中间两联,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境遇交替呈现,在工整的对偶句式里,借助虚字巧妙抑扬,让原本直白的叙述变得委婉且富有流动感。此外,全诗大量运用典故,借前朝旧事来铺陈叙事,在咏史诗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 “暂淹留”三字,斟酌最轻,中间便藏却佛堂尺组、玉妃就尽无数惨毒之状也。三四承“暂淹留”,言自从此日,直至于今,玉妃既死,安有更生?碧血所埋,依然草满!人经其地者,直是试想不得也(首四句下)!上解写马嵬,此解又终说玉妃之事也。“香辇”七字,言既而乘舆还京;“晓钟”七字,言依旧春宵睡足。嗟乎!宫中事事如故,细思只少一人。又何言哉!又何言哉(末四句下)。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朱东岩曰:不便明言玄宗,而曰“穆王”;不便明言避胡,而曰“物外游”;不便明言车驾,而曰“六龙”;不便明言军士不发,请诛罪人,而曰“暂淹留”:此三字中便藏却无数惨毒之状,可为斟酌,至轻至妙。三四承写“暂淹留”意。五、六即七之“不复重相见”也;只是轻轻一手,便为空行绝迹之作。世传温、李齐名,读此却高义山一筹矣。
清钱朝鼒等《唐诗鼓吹笺注》
# 借穆王比玄宗(首句下)。通体俱属借言,咏古诗另开一体。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上一篇:唐·麻温其《登岳阳楼》
下一篇:唐·陆龟蒙《野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