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yuè
yáng
lóu

朝代:唐作者:麻温其浏览量:2
biān
jǐng
shǔ
qiū
tiān
lóu
shàng
fēng
guāng
nián
xiān
gōu
shēng
liú
xiāng
é
āi
xián
yún
mén
tǒng
xuān
tái
wài
piān
fēi
chǔ
qián
jiāng
shān
chù
shì
fān
wàn
xìn
guī
chuán

译文

湖边的景物属于秋天,楼上的风光和去年相似。仙人的伴侣缑生留在这福地,湘水的女神帝子寄托着哀怨的琴弦。云门自然统摄在轩台之外,树叶偏偏飞在楚客的面前。极尽目力眺望江山在何处,一片帆影万里之外是归来的船只。

逐句剖析

"湖边景物属秋天":湖边的景物属于秋天,

# 湖:指洞庭湖。

"楼上风光似去年":楼上的风光和去年相似。

"仙侣缑生留福地":仙人的伴侣缑生留在这福地,

"湘娥帝子寄哀弦":湘水的女神帝子寄托着哀怨的琴弦。

# 帝子:指尧之二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湘娥:即湘夫人。

"云门自统轩台外":云门自然统摄在轩台之外,

"木叶偏飞楚客前":树叶偏偏飞在楚客的面前。

"极目江山何处是":极尽目力眺望江山在何处,

"一帆万里信归船":一片帆影万里之外是归来的船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岳阳楼》是北宋诗人麻温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以“属”“似”引发对往昔的怀念,奠定感怀基调。颔联营造神秘哀怨氛围,表达诗人复杂情感。颈联通过“自统”“偏飞”强调主宰之感与飘零氛围,点明诗人“楚客”身份,抒发漂泊孤独之感。尾联表现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迷茫,意境悠远。全诗诗人描绘了秋天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湖边景物属秋天,楼上风光似去年”,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描绘了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秋景。“属秋天”明确了季节,“似去年”则引发了对往昔的回忆,暗示时光的流逝,为全诗奠定了感怀的基调。一个“属”字将景物与秋天紧密相连,一个“似”字勾起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颔联:“仙侣缑生留福地,湘娥帝子寄哀弦”,运用典故,“缑生”和“湘娥帝子”的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缑生”指的是王子乔,相传他是周灵王的太子,喜爱吹笙,能吹奏出凤凰鸣叫的声音。道士浮丘公将他带往嵩山修炼。三十余年后,有人在缑氏山(今河南偃师东南)上见到他,他乘着白鹤,在山顶向众人挥手告别。此地后来被视为福地。这个典故常与仙人、飞升等意象相关联,给诗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湘娥帝子”指的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她们是舜帝的妃子。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闻讯赶来,一路痛哭,泪水洒在竹子上,留下斑斑泪痕,即“湘妃竹”。最终,她们投湘水而死,成为湘水之神。传说她们常弹奏出哀怨的琴音寄托哀思。此典故饱含着哀怨、思念之情,为诗歌营造出哀怨的氛围。“留福地”和“寄哀弦”分别从不同角度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哀怨的氛围,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颈联:“云门自统轩台外,木叶偏飞楚客前”,这两句诗中“自统”一词赋予云门一种主宰之感,“偏飞”则强调了木叶飞舞的偶然性,更增添了一种飘零、孤寂的氛围。“楚客”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作为漂泊在外的“楚客”的孤独与哀愁。尾联:“极目江山何处是,一帆万里信归船”,这两句诗中“极目”将诗人的视线引向远方,表现出诗人对远方的眺望和对归宿的渴望。“何处是”强化了这种迷茫之感,“信归船”则寄托了诗人对归乡的期盼。这两句以景结情,意境悠远,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偓《别绪》

下一篇:唐·温庭筠《马嵬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