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yuán
jiǔ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chūn
lái
bàn
xián
yóu
shǎo
xíng
sān
fēn
jiǎn
èr
fēn
kuàng
jīn
zhāo
xìng
yuán
xián
rén
féng
jìn
féng
jūn

译文

春天来了,没有朋友陪伴,闲游的机会少了,寻欢作乐的乐趣也减少了三分之二。何况今天在杏园里,虽然遇到了很多人,却唯独没有遇到你。

逐句剖析

"春来无伴闲游少":春天来了,没有朋友陪伴,闲游的机会少了,

"行乐三分减二分":寻欢作乐的乐趣也减少了三分之二。

"何况今朝杏园里":何况今天在杏园里,

# 杏园:园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郊,曲江池西安。

"闲人逢尽不逢君":虽然遇到了很多人,却唯独没有遇到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曲江忆元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质朴的语言抒发了对友人元九的深切思念。诗中描绘了春天里,因友人缺席而带来的孤独与失落。诗人通过“春来无伴闲游少,行乐三分减二分。”的表述,生动地传达了因友人不在身边,原本的欢乐大幅减少的心境。后两句“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即使在热闹非凡的杏园中,也因未能遇到友人而倍感寂寞。白居易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通过“闲人逢尽不逢君。”的描写,将杏园的喧嚣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友情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白居易对友情的珍视。虽篇幅短小,却情感深沉,令人回味无穷,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情感深沉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曲江忆元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贞元二十年(804年)所作,表达了他对好友元九(元稹)的思念之情。当时白居易与元稹同在长安任职,但元稹因事离开,白居易在春日游览曲江时,因无人陪伴而感到孤独,于是写下这首诗,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白居易与元稹是挚友,两人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生活中也常有往来。然而,元稹因故离开长安,白居易在春日游览杏园时,发现周围虽有许多人,却唯独没有元稹的陪伴,这让他感到失落和惆怅。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这首诗不仅表达了白居易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在生活中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孤独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夸张:“行乐三分减二分。”通过夸张的表达,强调了诗人因缺少友人陪伴而感受到的孤独与失落。对比:“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诗人将“闲人逢尽”与“不逢君”形成对比,突出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借景抒情:“春来无伴闲游少,行乐三分减二分。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杏园的热闹场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怀念。

2. 分段赏析

《曲江忆元九》前两句:“春来无伴闲游少,行乐三分减二分。”诗人开篇点明春天来临,但因缺少友人陪伴,闲游的兴致大减。诗人用“行乐三分减二分。”的夸张手法,生动地表达了因友人不在而失去的欢乐。这种夸张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也突出了友人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后两句:“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诗人进一步描写自己在杏园中的所见所感。尽管园中游人如织,但诗人却因没有遇到友人而倍感失落。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闲人逢尽”与“不逢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诗人借杏园的热闹反衬自己的寂寞,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短歌行》

下一篇:唐·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