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匆匆赋别":可恨分别得如此仓促,
"回首望":回头遥望时,
"一长嗟":唯有一声长长的叹息。
"记执手临流":记得那日在水边执手相送,
"迟迟去马":马儿迟迟不肯前行,
"浩浩平沙":眼前是广阔无边的沙地。
"此际黯然肠断":此刻心中黯然痛断肝肠,
"柰一痕、":怎奈那一抹、
"明月两天涯":月色,却照在天涯两端。
"南去孤舟渐远":南去的孤舟渐渐远去,
"今宵宿向谁家":今夜又会停靠在谁家岸边。
"别来旬日未曾过":分别以来不过十几天,
"如隔几年华":却仿佛隔了好几年的光阴。
"纵极目层崖":纵然极目远眺层层山崖,
"故人何处":故人却在何处,
"泪落兼葭":泪水落在水边的芦苇丛中。
"聚散古今难必":团聚与分离自古就难以预料,
"且乘风、":姑且乘着清风、
"高咏木兰花":高声吟咏这《木兰花》词。
"但愿朱颜长好":只愿彼此容颜永远美好,
"不愁水远山遐":便不怕山水相隔遥远。
赵雍,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父赵孟頫,故元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赠魏国公,诣文敏。母管氏,赠魏国夫人。赵雍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赵孟頫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妣刘氏,封归安县君,三子,凤,麟,言;一女淑瑞适钱塘崔复。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恨匆匆赋别,回首望,一长嗟”直抒胸臆,点出离别的仓促与不舍。“匆匆”写出相聚短暂、分别仓促的遗憾,“回首望”的动作细节刻画了送别时的留恋,“一长嗟”则将内心的感慨与无奈直白道出,开篇便奠定了全词伤感的基调。“记执手临流,迟迟去马,浩浩平沙”追忆离别时的场景,画面感极强。“执手”写出与友人紧握双手不忍分离的情态,“临流”点明送别地点在水边,“迟迟去马”以马儿不愿前行的拟人化描写,侧面烘托出人的留恋不舍;“浩浩平沙”则以开阔而苍茫的景物,衬托出离别时的孤寂与前路的迷茫,将不舍之情融入具体场景之中。“此际黯然肠断,柰一痕、明月两天涯”由回忆转入当下的思念,“黯然肠断”直接抒发离别后的悲痛心情;“一痕明月两天涯”以景喻情,同一轮明月却照在相隔天涯的两人身上,“一痕”写出月色的朦胧,“两天涯”则点出距离的遥远,将无形的思念化为有形的空间阻隔,更添惆怅之感。“南去孤舟渐远,今宵宿向谁家”续写友人的行程,“孤舟渐远”写出目送友人离去的视角,“今宵宿向谁家”的疑问中,藏着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牵挂,让思念更添细腻与真切。下片“别来旬日未曾过,如隔几年华”写别后的时光感受,“旬日”与“几年华”形成强烈对比,用主观感受的时间拉长,夸张地写出思念之深让日子变得漫长难熬,将抽象的思念化为具体的时间感知,情感真挚动人。“纵极目层崖,故人何处,泪落兼葭”描绘登高望友的场景,“极目层崖”写出极力眺望却不见友人的执着,“故人何处”的疑问满是失落与牵挂;“泪落兼葭”以水边的芦苇为背景,泪水滴落的细节将思念的伤感具象化,芦苇的苍茫也与内心的惆怅相互映衬。结尾“聚散古今难必,且乘风、高咏木兰花”由伤感转为豁达,“聚散古今难必”道出人生聚散无常的道理,既是自我安慰,也暗含对友情的珍视;“且乘风、高咏木兰花”则以放歌的举动排解愁绪,展现出从伤感中寻得慰藉的积极心态。“但愿朱颜长好,不愁水远山遐”以美好的祝愿作结,祝愿友人容颜常驻、平安顺遂,即便相隔千山万水,情谊也不会因距离而改变,将情感从个人的伤感升华到对友情的坚定信念,让全词的情感更为深厚。
上一篇:元·杨维桢《五湖游》
下一篇:元·侯善渊《益寿美金花》